大学生返乡开展家乡文化宣传,贡献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4-02-22 10:59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张雨彤   阅读 95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 张雨彤)为响应“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的指示和号召,来自浙江省的大学生们决定亲身感受并发扬浙江探索出的优秀经验和智慧方案;与此同时,2024年年初,哈尔滨旅游业的火爆出圈引发了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文旅喊话和旅游热潮,大学生们为在家乡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和文化传承的发展脉络中寻求共赢共生之道,特地开展了以“访画江南,寻韵浙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不仅仅是江南水乡的温润之地,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神之地。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回响着历史的余音,每一座古镇都镌刻着时光的印记。从西湖的烟波浩渺到千岛湖的碧波荡漾,从乌镇的古桥流水到温州的丽水画廊,历史与现代交辉,传统与创新共生。

2024年寒假,由南京理工大学团委组织的“返家乡”实践小队深入到浙江省各地,包括农村、城市社区、学校和企业,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浙江多元文化,开展学校、社区的文化宣讲,旨在探究家乡特色文化、感悟家乡发展变迁,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

一、山明水秀,耕田悠然见南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2005年浙江考察时提出的发展理念。二十年来,浙江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绿色浙江”“生态浙江”到“美丽浙江”,成为全国首个生态省,率先迈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

在浙江慈溪,山是层峦叠嶂,绿荫葱茏。水是如诗如画,清澈明净。山水之间,慈溪的田园文化更是独具魅力。农民们勤劳耕耘,岁月流转中传承着世代的智慧和勤劳,使得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小组成员面朝黄土背朝天,体验躬耕的汗水与收割的喜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脚下的来时之路浸出泥土的温和与沉静——山水田园,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美好。

二、溯源千年,历史与心跳同频

(一)溯文明古源,觅良渚奥秘

2019年7月6日,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正是在刚刚过去的杭州亚运会上吉祥物之一“琮琮”的得名之源。

小组成员走进良渚博物院,凝望着展厅中的精妙绝伦陶器与玉器,穿过千年的尘埃,似乎能窥见良渚王国的崛起与发展,良渚先民的生活方式,让人想象到五千年前古国的样貌。古城三重向心式结构的独特形态,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不禁使人感慨良渚先民与自然矛盾共生的灵感和智慧。

良渚遗址的成功申遗,是世界对良渚文化的认可,也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实证。在现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时代里,尊重、重视良渚文化,便是对泱泱华夏的最大礼敬。

(二)走进禅心之地,信仰展望福祉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个民族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精神支柱儒道佛中的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

“半轮淡水照禅心,几缕残阳载客梦”,颂的正是素有“海天佛国”之称的普陀山。小组成员踏入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济寺,感受仰望佛像平静脸庞时的虔诚与信仰。寺门前人海似潮,空气中充满香火的气味。虔诚的人们顶礼膜拜,口中念念有词,许愿寄托心中的希望。

佛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文化。古时封建帝王拜佛求安祈福,百姓乞求上天赐福,求菩萨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佛国香火不断,声名显赫。今朝则愿中华复兴,祖国繁荣昌盛。

 三、承前启后,文化赓续传承不朽

(一)千灯华彩闹元宵,传统民俗动人心

日前,有着800年花灯文化的瑞安市曹村镇,以“打卡中华进士第一村·梦回千年不夜城”为主题,开启了新一届花灯盛会,喜迎甲辰龙年的到来。曹村元宵灯会始于南宋绍兴廿七年,曹村人为庆祝曹逢时首登进士第,家家户户举岁星灯。从此相沿成习,历数百年而不衰。

小组成员步入灯火通明的田园,移步换景,目不暇接。灯会融合了古时非遗技艺与现代灯光艺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既有“状元及第”、“金榜题名”等体现曹村历史悠久的进士文化,又有“一带一路”、“曹村南拳”等与时俱进的特色文化。每一盏花灯背后都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成为了瑞安曹村文化传承的一张亮丽名片。

“怪不得曹村火上热搜,这趟不白来!”市民陈晓青兴奋地说。

(二)醉心品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茶为国饮,在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有着无可匹及的地位。俗话说,开门七件事儿,柴、米、油、盐、酱、醋、茶,道出了茶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小组成员走进天台县深入了解美曰”雾浮华顶托彩霞,归云洞口茗奇佳”的华顶云雾茶。天台气候温润,云雾缭绕,阳光漫射,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下,茶叶得以缓慢生长,养分得以充分积累,再加以种茶人的辛勤耕种,由此名噪一时。

茶文化自古便有,且经久不衰,但茶不能言,讲好茶的故事便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茶的未来无限可能,是过往之茶,也是茶之过往。是未来的茶,也是茶的未来。

  四、城市动脉,回首共同富裕之路

(一)感受时光倒流,以历史解读未来

十年前,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十年来,浙江始终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气势磅礴硕果累累。那么如何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呼应人民群众期盼、续写新型城市化的“浙江实践”?

为探究答案,小组成员秉持溯源金华发展道路,展望未来发展的目标,来到金华城市展览馆参观。婺城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汉年间,从人烟稀少的聚落稳步发展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二十一世纪,金华接过中国发展的火炬,在更广大的世界舞台发光发热,义甬舟通道的开通,预示着它将以线带面,促进经济的共通发展;义新欧铁路的开运,使之能够直指欧洲,贯通世界。

千年婺城,在不断奋进中,让金华生金花。

(二)深入城市心脏,创新与绿色相伴

当前世界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与金融危机,“低碳新能源”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复杂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绿色新能源竞争力刻不容缓。

小组成员走入浙江长兴,实地参观了天能控股有限公司,感受企业的二十余年来的蓬勃发展。为顺应5G时代工业化、信息化深入融合的发展趋势,天能加速构建绿色智造产业链和循环经济生态圈,成为电池行业的领跑者。“创新”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成功密码,“绿色”是企业得以长存的立身之基。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不负国家期望、人民重托,为解决行业和民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出切实奉献。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大省,一直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政策支持,同时,浙江民营企业家们始终心怀人民、不负人民,为解决民生问题出力,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五、红色基因,感悟共产党拼搏精神

“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为深入挖掘浙江省的红色革命基因,小组成员来到浙江台州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感受党和人民解放军维护祖国统一的坚毅决心。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首战直取国民党据守的一江山岛,继而解放浙江沿海诸岛,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一场解放战役,人民解放军展现了顽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他们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而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在一江山战役中得到了彰显。当时,许多百姓不顾个人安危,自发地为解放军提供食物、衣物和情报,成立了支前委员会,组成了运输队、消防队等队伍。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展现出了共产主义精神的光辉。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烈士的流血与牺牲换来的不应当只是沉痛和惋惜,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青年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热爱祖国,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家乡,是心灵的庇护所,是每一个家乡孩童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讲家乡故事”是每一个家乡孩童的责任与义务,“传家乡文化”是每一个家乡孩童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来源。

2024年年初,小组成员回到了家乡浙江天台,参加了在和合人间文化园举办的“天小贤”文化寻根讲座。该讲座深入探讨了天台县独有的文化遗产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小组成员收益颇深。随后他将所学所感带到了天台县屯桥中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探寻根源,传承文化”的宣传活动,向学校的师生们介绍了天台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重要价值。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图片展示以及互动问答等形式,成员成功地将“天小贤”文化的精髓传递给了祖国的年轻一代,鼓励他们珍视并参与到家乡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共同为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实践结束,小组成员们仍意犹未尽,在探索与宣传家乡文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的强烈的家乡归属感与文化传承的迫切责任感,启迪着小组成员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怀着更成熟的心态和更深厚的情感,续写着家乡文化的篇章。

作为新一代文化传承者,小组成员们愿意肩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继续探索家乡文化的独特之处,挖掘更多宝藏般的传统,以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传承和发扬光大,将家乡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愿我们的努力,为家乡的文化传承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华文化锦上添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雨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