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 张婷 罗美婷)为寻找有效方式实现特色产业兴农的可持续发展,广西师范大学“蔗”里寻糖团队于2024年1月17日来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双高”糖料蔗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倾听民众心声,为糖料产业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1月17日,“蔗”里寻糖团队抵达来宾市。团队成员前往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双高”糖料蔗基地。沿途中,团队成员就已经可以看到了一片片甘蔗林。当团队成员的车子向黄安村前行时,道路两旁房子的墙壁上一幅幅五彩的壁画以及建设和美乡村的标语,使整个村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团队成员顿时感觉到这是一个拥有良好村容村貌的村子。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当地游客。通讯员 罗美婷 摄
当团队成员抵达黄安村“双高”糖料蔗基地时,就已经有许多游客在参观这一片甘蔗林。在这里最显眼的是那一个两层半的亭子,登上亭子,一眼望去,“蔗林如海”。但当团队成员认真参观的时候,却发现它实际是分片种植。这与基地实行的分片包干,设岗定值的管理机制有关。这种管理机制使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和科学化管理。基地在建设过程中科学探索出了“七分种植三分管理”的全新理念,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当地游客。通讯员 张婷 摄
团队成员采访了部分游客与周边的村民。游客们表示,正是由于关注新闻报道,才了解到黄安村“双高”糖料蔗基地。周边的村民则表示该基地建设已久,不断发展,是来宾市重要的糖料蔗基地。并且,在当地甘蔗产业在增速发展的过程中,村里的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村风民风和谐安定,村民收入水平提高。在问到是否存在问题时,他们表示由于甘蔗的加工生产,凤凰镇空气污染问题比较明显。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当地村民。通讯员 傅丽 摄
在团队成员参观“双高”基地之时,正好有一部分甘蔗收割机在进行机收作业,团队成员感叹基地的机械化建设。但是也看到每片甘蔗地的收割情况不一样,不禁感到疑惑,想明白其中的缘由。团队成员采访了当地的一位正在收割甘蔗的蔗农,她回答道:到了这个月份,本应是收割甘蔗的时候,但是由于劳动力缺失,有许多甘蔗地没有能够及时收割。劳动力短缺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即使有甘蔗收割机进行机收作业,还是比较难找到充足的劳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采访当地村民。通讯员 陶梅洁 摄
在即将结束参观时,团队成员又看到一群身穿类似甘蔗服饰的年轻人。经过与他们交流,了解到这是来宾市文旅局的宣传队伍,准备在此地拍摄视频进行宣传。他们深入甘蔗林中,女子身穿甘蔗类似甘蔗的服饰,而男子则扮演蔗农。随着音乐的响起音,他们齐跳“科目三”舞蹈。这片欢乐的景象也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基地附近人民生活的欣欣向荣。
通过实地调研,采访当地游客、基地周边村民,“蔗”里寻糖团队成员对凤凰镇黄安村“双高”糖料基地的建设情况已有初步了解,此次调研也让团队成员感受到糖料特色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人民生活的影响之大。接下来,团队成员将做进一步调研,收集更多资料,思考特色产业发展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为当地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