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为响应国家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保护和传承黄河地区非遗传统文化,7月7日,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微亦足道社会实践团队以“创新文化传承途径,感悟大河历史底蕴”为主题,来到山东省东营市,记录齐笔的制作过程,并采访非遗传承人。
在东营市广饶县大张淡村,有一位老手艺人,坚持着对齐笔的手工制作,从青春到年迈,用齐笔,书写了自己的苍劲有力的一生。2023年7月7日,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微亦足道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齐笔省级非遗传承人郭明昌老师的手工作坊中,通过郭老先生对齐笔的讲解,得见这一传统技艺的过去与现在。
图为省级非遗传承人郭明昌传授择笔。 张鹏 摄
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炎黄子孙,文采风流人赏;礼仪之邦,文化灿烂辉煌。中国的四大名笔包括河北侯笔、安徽宣笔、浙江湖笔、山东齐笔。山东齐笔不仅外表上看起来端庄大气,而且内有极大玄机。尤其笔尖蕴藏着齐国的古风,墨痕流淌着齐鲁的情怀,纵横交错间,见证岁月沧桑。
在团队参观齐笔制作的过程中,郭老先生说:“一支纯手工制作的毛笔从选料到完工,要历经将近150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需不可马虎。齐笔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两大步,水盆和杆做,水盆要经过浸、拔、梳、并、连、剔。”毛笔的制作难在怎么才能“尖、齐、圆、健” ,这是评价一只好毛笔的重要依据。毛笔的锐钝和肥瘦的分寸非常不好拿捏,一支毛笔一般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工序。毛笔笔头制作材质常见的有黄鼠狼毛、山羊毛、兔毛、狸毛、马毛、鸡毛和狗毛等。齐笔与其他毛笔的不同之处便是齐笔主要以长白山上等狼毫,即黄鼠狼毛和安徽羊毫为主,在材料选择上严格把控,垫笔要垫三垫,达到尖齐圆健的特点。
制作齐笔50余年,郭老先生的指尖下不知择过多少毫毛,练就一手精炼、利落的择毫技艺,这是熟能生巧,也是坚守传统技艺的印迹。
齐笔书法,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书写着现实的画卷,续写着未来的憧憬。历经百年的齐笔制作工艺曾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中性笔,圆珠笔的出现,毛笔的市场逐渐狭小,基本用于伴手礼,纪念品等。随着时代进步,在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政策影响下,以及地方政府的帮助下,郭老先生的手工作坊又不断运作了起来。非遗概念日益深入人心,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意识、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明显提高。非遗保护唤醒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在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下,东营齐笔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山东齐笔走进大众的视野里,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到齐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齐笔,如冉冉升起的朝阳,点燃了书法之魂,绽放出绚烂的文化之花。小小的笔尖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以郭老先生为代表的手工匠人的痴心与坚守。郭老先生始终坚持认真对待齐笔的每一步制作,全神贯注,精益求精,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专注刻苦、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正是郭老师这样态度,东营齐笔的世界里,才会墨香飘溢,宛如舞动的云烟,留下千古传世之美。
图为队员合影 赵郑子凡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微亦足道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