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可我却在淮北看见了长势喜人的橘,心中不胜欢喜。尚且青涩饱满的果实缀在枝头,给我莫名的亲切之感。中国的第一棵红美人树栽种在我的家乡宁波,在临沂见她是“他乡逢故知”的亲切。
今年暑假我有幸作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农使命”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赴临沂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在当地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临沂的第一天上午我们跟随浙大山东农研院的技术人员参观了临沂正知源农业科技发展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据负责人介绍,合作社的领头人在合作社建立之初就致力于发展精品果业。这一想法得到了浙江大学叶明儿教授、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专家团队的支持,在浙大山东农研院“‘红美人’柑橘引种及设施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下,专家团队给予了合作社管理流程全方位的专业指导。最终,对温度和水分要求高的南方作物柑橘“红美人”实现了“橘生淮北仍为橘”的突破,这才有了我和她在临沂的相遇。
但是在参观其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临沂市的农业发展遇到的最大的阻碍就是缺少技术型人才。在大环境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大城市生活,远离一线。像临沂这样的城市即使拿出来优渥的资金还是没有办法为农业生产一线招到优秀的技术型人才。“橘生淮北”是科技的力量,红美人帮助正知源合作社实现了创收。
以前的我总是不明白决意深耕农学未来的道路是什么,觉得自身所学能为农业前沿做出的贡献寥寥。但这次在于沂南县振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庆国进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我看见了我的学长学姐们针对李庆国先生提出的黄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出了很多假设和解决措施,我意识到了大学所学不是只是为了闪耀的学位证书,而是真的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贡献的。
淮南的红美人长在了临沂这个淮北城市,她的生长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呵护和培植,她的绽放个中艰辛唯有她自己知道。八月,枝头的果实尚且青涩,但是我已能预见她在十二月的华丽登场。我不惭自比八月的她,一路的成长离不开无数人的鼓励、支持、栽培。在八月的临沂遇见故知,她自豪地告诉我“橘能生淮北”。在临沂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我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感念国家和人民对于我的呵护与培养。我想告诉枝头的她,也告诉所有和我一样深耕在各自领域学习工作的人,“橘当生淮北”。这是对养育之恩的回馈,更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在毕业之后加入选调生的行列,前往乡村,用自身所学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姝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