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自黄河水,情系文化间

发布时间:2023-08-14 23:24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王莱皎   阅读 82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大学生云报西安8月14日电(通讯员 王莱皎)

从7月23日的出征仪式,到24日正式出发,再到29日晚上返回学校,7天的旅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以“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探源及开新”为总主题,前往黄河金三角区域,先后去往晋陕豫三省的十六个景点,切身感知黄河流域延续中华文明根脉的历史地位,深入体味黄河文化的深厚意涵和时代价值。在整个旅程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主要有潼关古城、黄河老腔以及民居瑰宝古村。


图为实践团队出征仪式。通讯员 乔健淞 供图

潼关古城·思古今变换

潼关古城充满了历史的味道,登高望远,一览河山。实践的第一站就给了我极为震撼的感觉。伴随着城墙上博物馆层层观览,潼关的故事仿若也在娓娓道来。讲解员曾伤感地说道:“现在有时候我们称这里是潼关故城了。”故城而不是古城,其实就向我们说明了城墙已经故去,现在的城墙再也不是当时那座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城墙了,但故城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永远都不会消逝的。黄河文化所赋予的重要精神意义是永远不会衰退的。以史为鉴,方能行稳致远,在今天,我们更需要追根溯源,学习并且传承好黄河文化。

黄河老腔·听号子雄壮

黄河老腔的厚重、浑浊有力的强调让我们为之震撼,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黄河地区劳动人民身上艰苦卓绝的精神面貌。在新时代,传承发展黄河老腔却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了解到非遗传承人有在努力让黄河老腔进入校园,但我认为值得思考的一点是,黄河文化深深植根于黄河地区的人民劳动生产实践当中,我们可以让小学生深入开展劳动实践,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黄河老腔所带来的魅力,学习传承,更好地促进劳动教育与美育深刻融合发展,寓教于景,更好的传承。

走进古村·盼家训永传

走进古村,户户有家训。家训的一大亮点是与房屋建筑融为一体,多刻画大门的照壁或庭院、厅房的醒目处,以便让子孙时时看得见,注意得到,从而铭记于心。“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等家训是祖辈的殷殷嘱托、深深教导,从修身、处世、耕读、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各个方面为自己和后代子子孙孙立下严格的规矩,既警戒自己,又教育后人,这也是该村代代兴旺、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一个村落、一个家族只有拥有支撑其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稳居一隅,为后人留下灿烂的民俗瑰宝。家训文化在当代仍然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图为参观古村民居建筑。通讯员 乔健淞 供图

这段不长不短的实践旅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融洽努力的团队,壮丽秀美的河山,灿烂辉煌的文化,都是这次实践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黄河养育了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在其影响下形成中华文明中浑厚质朴、独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 我们更应当体悟黄河文化的魅力,思索如何更好传承发展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莱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