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拂晓叶愈浓,赓续传承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3-08-03 09:56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   作者:张雨洁   阅读 80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宿州8月3日电(通讯员张雨洁)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给本就处于窄众地位的报纸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有这样一份报刊,跨越历史的长河,历经新媒体的冲击,在今天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就是《拂晓报》。为了探寻《拂晓报》的前世今生,7月10日至7月13日,安徽财经大学好一支实践团来到安徽省宿州市雪枫纪念馆,《拂晓报》报史馆,拂晓报社等地开展社会实践。

看雪纪念馆,感悟雪精神

实践团来到安徽省宿州市雪枫纪念馆,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不仅了解到共产主义先锋战士彭雪枫将军一生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也了解到《拂晓报》作为彭雪枫将军的“三件宝”之一,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祖国建设、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不朽的雪枫将军!不朽的雪峰精神!”《拂晓报》将继承和发展雪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队长带领下参观雪峰纪念馆。

参观拂晓报报史馆,学习拂晓精神

实践团前往《拂晓报》报史馆,《拂晓报》报史馆由宿州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总面积约1600平方米,设立序厅、初心厅、发展厅、辉煌厅等4个展厅,全景式展现了彭雪枫将军和一代代拂晓报人用心血汗水换来的非凡成就。

“‘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了。拂晓偕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我们的报纸,定名为‘拂晓’,就包含着这些严重而又伟大的意义的。”这是彭雪枫将军写给《拂晓报》的发刊词。仅仅是从发刊词中,队员们就能感受到当年以彭雪枫将军为首的革命先烈们用于卡公正、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拂晓报》由彭雪枫将军亲自创办,在无数次铅与火淬炼、铁与血洗礼中,奏响了坚持抗战的响亮号角;进入新时代,又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围绕“国之大者”,发出宿州声音。”在讲解员声情并茂地的讲解下,队员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一串串文字和图片中,感悟这座浓缩了《拂晓报》近85年的峥嵘岁月、记录革命年代的风雨历程的红色报史馆。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报史馆。

走访拂晓报社,了解现代拂晓报发展

实践团又来到当地拂晓报社,了解拂晓报在当下的发展。拂晓报社在继承先辈留下的拂晓报的基础上,以宿州本地新闻为核心竞争力,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对拂晓报的创新性继承与发展。团队成员采访马峰书记。

马峰书记为我们介绍了拂晓报的发展历程、发展前景以及拂晓报对他个人思想方面的影响和他个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对未来拂晓报发展的畅想。“去年拂晓报报使馆成立之后,成了宿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华社分社社史培育中心,在我们宿州市,乃至安徽省都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应该说我对拂晓报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今后融媒体的建设中,我相信拂晓报红色的基因和血脉永远会在融媒体报纸融合、网络大潮中,仍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听了马书记的采访,队员们对拂晓报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信心。目前,拂晓报已经形成报纸、网络、微博、微信、视频号、无线WIFI全覆盖的传播体系。《拂晓报》报史馆建成,报纸数字化工程已经完成,“智慧融媒体平台”投入使用,“学习强国”宿州学习平台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全员进行问卷调查聆听百姓声音

2023年7月17日,实践团成员在了解拂晓报的基础上,采用线上、线下问卷相结合、走访居民的方式,探寻《拂晓报》在今天的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居民进行线下问卷调研。

实践团成员们在深入群众,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对居民对拂晓报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拂晓报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进行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居民都有阅读拂晓报的习惯,并且倾向于通过手机等媒体进行报纸阅读。这些都为拂晓报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通过此次实践调研,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彭雪枫将军创办《拂晓报》的艰辛历程,深刻感受到一代代拂晓报人秉承的拂晓精神。实践团成员表示,在探寻《拂晓报》的前世与今生中,也会同拂晓报人一同赓续红色精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雨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