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又一年暑期来临,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应当今时代脉搏,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们组成“一起去看海底星空”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唐山市韩城镇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皮影艺术第一线,感受非遗文化悠久醇厚的历史气息。投身雕刻学习,走访唐山群众,助力工作开展,团队投身火热实践,在行动中学知识,涨经验,增才干,谱写新一代青春赞歌。
7月19日上午,皮影雕刻大师卢天祥的家中异常热闹,队员们与卢天祥夫妇围桌而坐,展开了热烈的交流。
“你们能大老远过来学习皮影就很厉害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皮影,愿意了解皮影,皮影的未来就不会差!”卢天祥望着队员动情地说到。卢天祥老师是唐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卢氏皮影雕刻技艺第二传人,20年来一直致力于皮影艺术的发展。在交流中,队员们提出一些对于唐山皮影未来发展的构想,卢老师对这些建议表示赞同与肯定,同时也提出一些现实发展的问题与建议,为实践团队探索唐山皮影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图1 实践团队与卢老师亲切交流
实践出真知,身体力行践行非遗传承。在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团队开始学习雕刻皮影的手艺。从绘制影谱到蜡版雕刻,从上色装订再到清漆涂刷,每一个步骤都需小心进行。在雕刻过程中,有的队员雕刻皮影磨破了手,第二天包上创可贴照常拿起刻刀;有的一个姿势上色久了腰酸背痛,但仍坚持把工作做完。在学习过程中实践团队潜心向学,脚踏实地,成功制作出自己的皮影作品。与此同时,实践团队还帮助卢老师完成晾晒皮影,装订皮影等工作,为保护皮影作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图2 实践团队与卢老师一起工作
7月22日,卢老师给一直工作的实践团队放了一天假。“让你们的手歇一歇。“卢老师笑着对实践团队说。手闲下来了,脚就不能停。实践团队利用这一天宝贵的休息时间,走访社区,公园的唐山群众,通过谈话聊天的方式普及推广皮影戏,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群众对皮影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展望与建议。实践团队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心记住人民需求。这次走访也向群众普及了皮影文化基本知识,传播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自信。
图3 实践团队走访群众
在知悉实践目的后,皮影表演艺术家程素艳也欣然答应小分队采访请求。小分队在23日对程老师进行采访后,在唐山宴里欣赏了程老师精彩的表演。观众纷纷表示:“ ‘非遗进景区’的开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皮影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就蕴藏在人们的看见、了解与热爱中。深刻体会到了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惠益人民福祉。”
图4 实践团队采访程素艳老师
图5 皮影戏的台前幕后
7月25日,实践团队结束为期七天的调研实践。在最后的时光,队员们恋恋不舍地与卢老师拥抱告别,同时基于调研情况,就皮影带动乡村建设方式撰写调研报告,提出来推动皮影发展与乡村振兴切实可行的建议。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从书本走向实践,抓住当下,传承根脉,面向未来,锻炼了敢吃苦、能吃苦的坚强意志,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与敢于担当的精神,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发展中,丰富社会经验,以实际行动助力皮影传承。皮影作为一种民间的艺术,历久弥新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大力推动皮影发展,是唐山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崭新契机,也必定会是中国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定自身文化自信的强力支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皆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