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川民院红高粱菌草成“原”团队三下乡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7-30 23:25   来源:四川民族学院      阅读 69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群山环抱,满目苍翠,辽阔自由,宁静美好,这是我踏入道孚县的地界后最直观的感受。今年的夏天,我非常幸运作为川民院红高粱团队的一员奔赴海拔3500多米的道孚县开展此次暑期三下乡的志愿活动。尽管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也是第一次在高海拔地区长时间停留,期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挫折,但一周的时光我还是收获良多。

当我们的车子行驶到道孚县八美镇八美农业试验场附近,我一眼就被道路两旁巨大的树木吸引了目光,这些枝繁叶茂的树不知见证了这里多少年的岁月变迁,它们静静的屹立于此,似乎也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在这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们进行入户调研、了解地方人文历史、探索藏文化传承、宣传人畜疾病预防、推广菌草养牛技术和提倡生态保护。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的家中,了解到了许多真正的社情民意,扎扎实实地做了很多工作。

其中让我感触最大的莫过于对于中古村的探访。小小的中古村却修建了一个五脏俱全的村史馆,村史馆虽然面积不大,却承载了许多历史的重量,也记录了中古村的岁月变迁,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与文化生活。在参观完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脉搏,看到了中古村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对于这些宝贵的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依然记得中古村非常热情又和蔼的书记,在我们入户调研的过程中始终非常耐心地带领着我们,而从和书记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他对于这片土地的爱,对于这里人民的爱,村里每一件小事他都记在心上如数家珍。有这样一位书记实在是这里的幸运,而中国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书记,正是他们在基层不懈地努力,中国才真正摆脱了绝对贫困,迈入了全面小康。在书记细致全面的讲解下,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古村各个方面的情况,当我行走在中古村宽广平坦的水泥路上,看着一栋栋修的非常漂亮的房子,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发展。

但是通过考察,我们也发现了村里年轻劳动力的流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尽管这里有墨石公园这样非常出名的景区,但是其对于就业岗位的提供,经济整体的带动作用依然有限,这不禁让我思考,除了旅游业本身之外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发挥它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真正地将资源利用最大化,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本地,减少一些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走访过程中这些真切的体验让我第一次真正领略到了田野调查的魅力,也加深了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箴言的理解。我们如果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不实际调查,不进行实践研究,就等于闭门造车,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知识的优势,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小自己与社会需要的差距,提高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才能收获更多。

除此之外,在这短短七天里我们遇到了语言的障碍,队员身体不适,天气突变等各种困难与挫折,这让我明白想要在这些高海拔的民族地区把工作开展好是有多么不易。于我个人而言,尽管有着种种遗憾,但我想我们总要与那些事与愿违和解,今后的人生中我们还会遇到无数这样的时刻,但只要全力以赴去做了,有了成长与收获,便不必再耿耿于怀。

这一周虽然很短暂,但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每天也都会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正视不足之处同时做好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一起通力合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能力,也收获了和一群优秀的小伙伴们并肩奋斗的美好回忆。“三下乡”不是终点,青春的脚步永不停歇。今后我会怀揣着这段珍贵的美好记忆,继续努力发光发热,去温暖更多的人。夕阳最是温柔,友情最为浪漫。感谢有你们虽短暂却温暖的陪伴,希望未来我们都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文|/冯念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念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