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古以来,万物因阳光看清大千世界,人类用北斗指引前进的方向。天空对人类是一片神秘的未知,随着国家天文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天文知识,为孩子们开启好奇的世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7月24日,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披星戴梦2022——星火烛远童心,北斗引明梦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市开展天文科普活动及天文认知情况调研活动。
此次实践团队的组成基于学校星河天文学社,团队的专业人员与设备均来自于社团。我们拥有足够的资源支持此次实践的天文科普任务,立足于国内天文科普教育事业,将天文带到灵璧孩子们的眼前,引领他们探索浩瀚宇宙。
先谋而后动,为天文科普工作做好准备
由于突发疫情,为配合各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团队原定的线下活动不得已改成了通过线上的形式来进行,但这并没有影响团队的工作热情。7月16日团队负责人通过腾讯会议详细讨论了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对预计工作成果进行了初步评估,并给团队成员安排了各自的工作。之后本团队与灵璧县团委以及当地学校进行了联系与对接工作,初步开展了一些前期调研以及宣传工作,获得了初步数据。
寓教于乐,将快乐带入天文课堂
7月24日上午九点,团队通过线上天文课堂的形式在灵璧县灵光小学开展,由团队成员马廷斌担任天文讲师,为孩子们揭开了月亮的面纱,讲述“月亮的秘密”。“月亮的形状为什么会变?”“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虽相隔千里,孩子们只能通过冷冰冰的屏幕与老师交流,但这些却丝毫没有阻挡孩子们对于知识的热情,孩子们在线上天文课堂上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老师互动,孩子们对于探索星辰大海的渴望可见一斑。
本次天文科普课程以“星空与科幻”为主题展开。为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本次讲座以讲课为主,以提问交流为辅开展活动。此外,马廷斌同学还将当下火热的“流浪地球”作为切入点,向同学们展示了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下的地下城市,介绍了人类在地下城市中的生活和地上环境的变化,并以此设置问题,并希望以此激起同学们对于天文科幻的兴趣,激发同学们的思考。
同时,实践队员们创新性的使用了天文虚拟软件配合专业知识,积极的准备线上科普需要的课件和材料,希望能巧妙利用线上科普的机会,给当地的学生们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
再接再厉,为更多孩子带来希望
此次活动共有4名志愿者,为约40名小学生提供了科幻知识科普活动。本次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同学们了解相关知识的兴趣,并且为团队接下来进行相关类型的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例证。当地社区也表示了对我们的欢迎和鼓励。团队表示以后会不断努力,继续提供更好的天文科普相关活动。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会有更多的科幻走入现实,团队也可以引领更多小朋友走入科学的殿堂。
2.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会召开,北京、张家口两市顺利举办冬奥会,中国航天迎来巨大发展,天宫空间站顺利在轨运行,中国将全面进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成为国际空间站之后又一人类探索太空事业的里程碑项目。为促进同学们关注太空,热爱航天事业,热爱祖国大好山河,促进天文科普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了调研部分地区对于天文事业的关注和了解情况,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团队于2022年7月24日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开展天文科普教育及天文认知调研活动。
筑构天文课程基础
为了准确认知当地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得到准确的调研结果、改进我们的工作和课程,同学们谨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教诲,在社会实践前期就使用大量已有的调研成果,设置了一系列大量的优质课程,并且在老师和天文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并设计成问卷,为下一步开展天文认知调研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播种天文梦想的种子
2022年7月22日,为覆盖尽可能多的群体,得到更好的科普效果及调研成果,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团队开始在灵璧市灵光小学进行活动宣传工作,针对科普活动的内容进行了宣传并对流程进行了讲解。2022年7月24日,经过前期线上及线下宣传后,团队组织了大量的年龄集中在10-12岁的中小学生参与天文科普活动。同时为了积极配合该年龄段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交流,最终决定以“月球与新时代中国”为题,详细介绍了月球的几种可能的起源、古代中国人民对于月亮的认知过程、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对于月球的探索工作、中国未来对于月亮探索计划及月球基地的设想和解说,团队成员引用了大量的例证,用风趣幽默的讲解和别出心裁的比喻,为同学们提供了新的知识,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
同时,同学们与队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对于月亮究竟是什么、月球对于地球的影响、中国为什么要探索月球、近未来时期月球基地的设想和月球采矿的构思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交流和研讨。特别是月球采矿方面,采矿专业作为中国矿业大学的顶尖专业,团队组织了相关方面的队员利用专业知识结合科研实际为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有效的科普和组织了相关研讨活动,虽然有一些知识处在队员们的了解范围之外,一些问题也难以使用目前科技解决,但同学和队员们仍对于未来月球开发利用保持这十分积极的看法。
天文将会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之一,团队将继续利用中国在太空发展的巨大成就,为民众科普中国近年来在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雨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