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安徽师范大学 张樱曦)寸寸山河梦,迢迢赤子心。新四军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月9日,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拨浪鼓支教团组织了走访红色故地活动,全员前往怀远县龙亢镇新四军淮上办事处纪念馆进行参观。
白菜心,新四军
抗日战争期间,一所占地面积并不大的院落成为了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淮上地委、行署机关所在地,淮上党政军的各项重大决策在此制定。1999年,由当地热心民众自筹基金在原旧址上创办了红色民办纪念馆,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演变成了如今的新四军淮上办事处纪念馆。支教团抵达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所小巧整洁的青灰砖院落。院子角落,一张印着一首名为《白菜心》的歌词曲谱的牌子吸引着成员目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谁说工农不中用,今朝抗日打先锋……”质朴的歌词,简洁的曲调,由此得以在民众之间传唱,向老百姓唱出最深刻易懂的道理。纪念馆所拥有的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背景介绍为成员们认真观摩学习的良好契机,当那些展品作为历史的证明真实的展现在眼前,成员们不禁为先烈、为旧中国遭受的折磨动容,更为先辈的坚强意志以及不屈的信念而心潮澎湃。彭雪枫将军的雕像屹立在院落间,神情肃穆坚定,目向远方,站在雕像背后,顺着那视线,成员们看到民众们建起的新房一角,蓝天白云,入目皆是曙光。
物无声,人有情
纪念馆游客接待中心的邵建明先生热心的带领成员们参观展馆,与支教团成员们亲切地交流,向成员们讲解历史故事,在他生动的讲述中,一位位英雄的形象渐渐鲜活起来。“这上面的人只剩我俩了……”支教团成员离开前,老先生抬头看着一张悬挂在纪念馆门后的小小牌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上面印着共十位纪念馆创建人员的照片和名字,其上就有邵建明先生。1999年时,怀着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先烈的敬仰,他和其他当地百姓一起筹集资金排除万难建立起了最初的纪念馆,至今二十余年,物是人非。“我是这里面最小的,现在这些人只剩我俩了,其他的都去世了”邵建明伸手指了指牌子上的另一位朋友,“他现在床上,躺着不能动。”得知支教团成员现在正在当地支教时,他面带微笑目光充满赞赏。一代人的逝去并不意味着结束,因为总有青年选择担当。
整座纪念馆连同其中的展品都被打扫的干干净净,门前的老槐树几十年前与战士们一同经历战火,身上瘢痕累累,几十年后也被人精心保护了起来,和这座小小的院落一起安静无言迎来送往。草木砖石,沉默无声,一代代中国人的赤子丹心,却有天地同证。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每年走进这座纪念馆的,有当地的中小学生们,亦有像拨浪鼓支教团这样的青年,而其中的红色精神,就在此传承。前有革命先辈,后有当今少年,民族之魂,国家之魄,由此欣欣繁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董昊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