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焯水去草酸,柿子别贪多,中医药膳讲调和,吃饭均衡身体好!”近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泰社区活动中心内,以“金达莱劳动月”为契机的一场“承中医精粹,铸身心健康”主题健康服务活动温情启幕,伴随着朗朗上口的养生口诀,延边大学医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正为社区老人开展中医健康宣讲活动。这场融合了中医传统智慧与朝医特色技法的公益活动,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中医智慧与朝医特色交融的健康红利。这既是延边大学医学院践行“红医精神”的生动实践,更是吉林深耕民族医药传承、筑牢边疆健康防线的鲜活注脚,以青春之力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吉林落地生根添砖加瓦。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带来的不仅有山药排骨汤、枸杞小米粥等经典中医药膳,更融入了朝医特色食疗方——桔梗南瓜粥、紫苏红枣茶,食材均取自延边本地常见的桔梗、紫苏等药食同源作物,既保留中医“药食同源”理念,又凸显朝医“辨证施食、调和气血”的特色。结合吉林延边高寒气候与朝鲜族饮食习惯,讲解朝医“四象医学”中“太阴人宜温补、少阴人宜凉润” 的体质调理理念,分享朝医经典食疗方“参鸡汤”“桔梗泡菜养生法”,让老年居民在熟悉的饮食场景中理解朝医智慧。针对老年人饮食误区,志愿者们结合饮食习惯,澄清饮食谣言,详解“菠菜+豆腐”“柿子+螃蟹”的科学搭配方法,加入朝医“忌生冷、宜温软”的饮食原则,让健康知识更贴合边疆老人生活实际。现场发放的大字体养生手册,既收录中医食疗方,也标注当地特色食材用法,方便老人随时查阅。
在实操体验环节,志愿者针对颈肩酸痛、失眠等老年常见问题,传授合谷穴、足三里穴按摩技巧,融入朝医“皮肤针叩刺”简化手法,实现居家保健“零门槛”;带领老人们练习改编后的“延边特色八段锦”,动作既保留中医经络导引精髓,又契合朝医脏腑调理理念,配上朝鲜族传统音乐,现场参与热情高涨。针对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志愿者推荐吉林延边本地产荞麦、橡子等低脂低糖食材,定制个性化药膳食疗辅助方案,用精准服务守护群众健康。
这场社区宣讲,是延边大学医学院扎根吉林边疆、服务民生的一个缩影。作为吉林医学教育与民族医药传承的中坚力量,学院始终以“传承中医薪火、弘扬朝医特色、筑牢边疆健康屏障”为己任,将红医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多年来,学院组建“中医志愿服务队”,深入吉林延边城乡开展义诊科普活动累计100余场,直接服务群众超8000人次。针对朝鲜族聚居特点,服务队专门培养懂朝语、通朝医的复合型志愿者,将中医辨证施治与朝医“四象医学”深度结合,成为吉林边疆群众信赖的“健康守护队”。

▲图为民泰社区宣讲大合照

▲图为民泰社区讲授八段锦


▲图为民泰社区讲授药膳与穴位
在学术传承与创新的探索中,延边大学医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达成有效合作,以中朝医思想借鉴为核心,走出特色创新之路。双方打破医学文化壁垒,推动中医整体思维与朝医独特理论互补共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志愿者带着融合创新的健康方案深入基层,在义诊、慢病咨询、文化科普中,让中医底蕴与朝医特色在吉林大地广为人知,实现“创新为民、文化传薪”的双重价值。

▲图为老兵之家大合照


▲图为讲授八段锦

▲图为老兵之家义诊
从社区宣讲的“小课堂”到扎根边疆的“大健康”,再到融入全国健康安全网络的“大格局”,延边大学医学院的青年们,用脚步丈量吉林边疆热土,用行动诠释红医精神的时代内涵。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民族医药传承创新与跨领域协同,推动吉林边疆特色健康资源融入国家健康战略,让优质服务跨越地域边界,为吉林“十五五”健康领域发展、“健康中国”建设注入边疆特色力量,让民族医药这一瑰宝,在守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增进全民健康福祉的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放吉林特色的绚丽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云鹏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金达莱映边疆 双医润民生——延边大学医学院青年扎根社区传薪火
延边大学文学院“语海先锋”推普团开展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非标文旅——文旅产业的“风向标”——这有山文商旅综合体调研纪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