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组织青年志愿者赴周边乡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活动以“陪伴+赋能”为核心,通过课业辅导、心理陪伴、安全与健康宣讲、趣味手工与阅读等环节,为留守儿童带去温暖与关怀。有2为同学表现优异,分别为牛芷涵,肖森
作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专业的学生牛芷涵,参与这次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对她而言不仅是一次实践经历,更像是一场关于“陪伴”与“成长”的双向对话,让她对公益活动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思考。
初入大学,这场奉献爱心的公益活动,让牛芷涵和同伴们深刻明白:以青年之姿,护童年之梦,关怀留守儿童的责任,需要你我共同扛起。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她为孩子们定制充满童趣的手绘绘本,或许是用简单的手工课程帮他们释放创造力,这些“的温暖互动,成了比专业作业更珍贵的收获。
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渴望,也在悄悄治愈着牛芷涵。她发现,自己在传递关怀的同时,也被孩子们的纯粹感染,学会了更耐心地倾听、更真诚地共情。这场双向奔赴的成长,让她懂得:公益从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彼此照亮的过程。未来,她仍愿带着这份温度,以专业为笔,以爱心为墨,在更多需要的地方,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于首次参与公益的大一新生牛芷涵而言,这次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她在实践中学会了倾听与共情,提升了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责任。带队老师表示,活动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实际帮助,也使青年学生在服务中增强了社会观察与问题解决能力。参与学生还通过校园新媒体平台记录并分享活动点滴,呼吁更多同学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以青年之力托举童年之梦。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肖森,当得知自己在“以少年之姿·护童心之梦”军训照公益摄影大赛中获得第三名时,我握着那份市级公益单位证书,心中满是温暖与坚定。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摄影创作的认可,更是一场以青春之名、向山区留守儿童传递关爱的公益旅程。
最初接触到这个活动,“用军训照为山区留守儿童汇聚爱心”的主题便深深触动了我。军训期间,我总习惯用镜头捕捉那些充满力量的瞬间:晨光中,同学们站军姿时挺拔的身影里透着不服输的韧劲;训练间隙,战友们互相整理军装的动作藏着无声的关怀;拉歌场上,此起彼伏的呐喊声中满是青春的炽热……我坚信,这些承载着我们朝气与坚毅的画面,一定能成为叩响社会爱心的敲门砖,让更多人看见山区留守儿童的成长渴望。
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将这些影像精心整理后参与了大赛。当作品获得认可、得知能为留守儿童送去帮扶时,我真切感受到,原来公益可以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它就藏在一次用心的拍摄里,藏在一张有温度的照片里,藏在每个青年愿意为他人付出的热忱里。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我的相机不止能记录青春的迷彩,更能成为守护童心梦想的画笔。未来,我会继续用镜头定格更多温暖瞬间,让每一次快门的响动,都成为传递善意的鼓点,让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生长出助力留守儿童逐梦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