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担当:以实践赋能教育发展之路 —— 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学子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06 18:2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紫璇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深入教育实践,赋能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新时代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的印发,更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绘制了详细蓝图,全面系统地部署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各项任务。在此背景下,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课题。通过深入的实践,不仅能检验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还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中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实践目的:将课堂知识与真实生活联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认知与责任感,实现“知行合一”。

实践过程:何静媛提供方案,带领大家下小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社会认知与责任感。课程伊始,冯诗怡为孩子们播放了祖国壮丽山河的视频。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被画面吸引,发出阵阵惊叹,爱国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种下。接着,讲述起英雄故事。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到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枪眼的无畏,孩子们听得全神贯注,小脸上满是严肃与崇敬。互动环节,孩子们分享自己知道的爱国故事或身边爱国的例子。一只只小手迅速举起,孩子们争着发言, 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对祖国的热爱。有的说看到升国旗会站得很直,有的说会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希望知识为孩子们搭建成长的桥梁,陪伴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希望带着这份爱国情怀,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

戴靖如走进学生家中,开启深度对话之旅。围绕课堂学习、师生关系, 听孩子分享校园点滴;聚焦兴趣动机、课外需求,捕捉成长信号。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情况。

付曼彤以“神笔马良”为引,让孩子在黑板上自由创作。在小学课堂上, 把知识融入实际教学中,借着画笔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涂涂画画里不仅展现天真童趣,还能悄悄种下爱祖国、懂友善、有担当的小种子,让艺术创作和品格成长一起发芽,走出一段又美又有意义的成长路。

实践总结:通过这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 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教育理念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体验到了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和成就感。但仍有一些不足的方面。目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学子们明白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同事共同完成任务。


团队成员通过实地探访,感悟“师范担当”之责。 阳光洒在校园,担当映照初心。“文明、勤奋、活泼、进取”的校训,传递着育人温度。这里是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学子们“扎根课堂,沉浸体验”实践的起点,透过校名与校训,预见未来深入课堂观察、辅助教学的成长。期待以实践赋能教育,在真实教学场景中, 锤炼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等技能,践行师范担当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紫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