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音乐党课教学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5-10-05 21: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武传宝   阅读 2.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教师观点

为了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等文件的出台,党史学习教育越来越强调方式方法的创新。尤其在高校系统,传统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史学习教育形式逐渐“老掉牙”,偏沉闷、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青年的需要。音乐党课作为一种“声”入人心、与众不同的新型党史学习教育形式,近年来“名声大噪”。尤其是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党百年华诞之际,各级党组织为了丰富党史教育学习方式,提高党员群众对党史学习的兴趣和质量,用初心和使命赓续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全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声”入人心的高质量音乐党课。

图为项目团队利用“三下乡”契机,在连南瑶族自治县金坑村开展“音乐党课”活动。通讯员张佳琪摄

一、音乐党课实施背景

(一)时代背景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全面部署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知》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督促指导,营造浓厚舆论氛围,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对此,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国各级党组织得到了广泛开展和稳步推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文化背景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实践中的精神成果,包含革命精神谱系与时代价值,需通过创新方式传承。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追求,也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红色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博大精深的体系,红色音乐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样态。红色音乐文化是基于红色文化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行为。

图为项目团队结合连南地方红色文化编排的绣花带舞蹈。通讯员张佳琪摄

二、音乐党课实施困境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普遍存在不受重视的问题,忽视其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本质。音乐党课作为融合党建与音乐教育的形式,虽有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等案例探索,但在实际推广中仍面临多重挑战。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制定下发以及各高校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对美育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办学特色和类型以及开设的专业等各不同,加上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发展定位,很多高职院校未开设音乐类专业,甚至有少部分院校未开设艺术类专业,这就导致了部分院校美育教育发展缓慢,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教育方针要求。

(一)教学定位与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院校将音乐类课程视为非核心的“边缘学科”,资源投入有限,音乐党课易被当作临时任务而非常态化教学内容。相较于专业类课程,音乐党课的教学目标与考核机制不明确,教师与学生参与动力不足。

(二)内容设计与形式创新不足

1.内容同质化:教学内容以经典红色歌曲演唱为主,缺乏结合校史、地方红色资源的原创内容开发凝练。

2.形式互动性弱:教学以传统“演唱+讲解”模式为主,情景短剧、舞蹈等沉浸式形式需专业团队支撑,难以普及推广。

3.教育深度不足:对音乐背后的历史背景、精神内涵挖掘不够,易沦为“娱乐化”表演。

(三)资源与师资支撑薄弱

1.师资力量:高职院校缺乏兼具党建理论与音乐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教师,现有教师需跨领域学习,成本高,部分院校难以长期支撑。

2.硬件资源:音乐党课中的情景短剧、舞蹈等表演形式依赖于人才、场地、服装、道具等资源,花费高,部分院校难以承担。

3.政策支持:高职院校音乐党课未被纳入常规教学计划,资金、课时等保障不足。

高职院校音乐党课的困境本质是“党建教育需求”与“音乐教学短板”的叠加,需从教学定位、内容创新、资源整合三方面寻求突破。

图为项目团队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在英德市连樟村组织开展“七一”主题音乐党课活动。通讯员王婉琪摄

三、音乐党课实施路径

音乐党课是将音乐艺术与党史教育结合的创新形式,旨在通过旋律感染力增强党员学习兴趣,深化理论理解。其核心目标包括:强化党性修养与思想政治素质、激发爱国情感与民族精神、推动党建与文化建设融合。

(一)设计多维度课程体系

邀请音乐教师与党课教师联合设计,通过选取革命歌曲、红色经典歌曲等具有思想内涵的音乐作品,结合党史教育主题,将音乐欣赏、歌曲演唱、音乐故事讲述等环节融入教学流程。例如,肇庆学院音乐学院通过“真理之光”“抗战篇”等八个篇章串联百年党史,将《国际歌》《保卫黄河》等经典曲目与党史故事结合,形成沉浸式教育体验。

(二)融合专业特色与地方文化

音乐党课需与院校专业特色及区域文化资源紧密结合。部分院校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大别山精神”“抗疫精神”为切入点,结合情景短剧、舞蹈等形式展现红色历史;南京溧水区则以“歌声里的新四军”为主题,利用新四军歌曲串联历史叙事,增强文化认同感。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互动形式

采用项目式学习、工作坊教学等创新方法提升参与度。例如,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通过乐器演奏、舞蹈演绎等艺术形式,设置互动题目或游戏环节,激发党员学习兴趣;广东部分高校通过情景朗诵、团队拉歌等多元表现手法,实现“党史唱起来、教育活起来”的目标。

(四)强化实践平台与校企合作

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深化育人效果。校内建设多功能音乐厅、举办校园音乐节,校外与文艺团体共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文艺下乡、美育帮扶等文化演出,将排练演出与党课学习结合起来。例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乡镇小学共建开展美育结对帮扶,通过美育课堂、文艺汇演等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撰稿:武传宝、廖丽韵  图片:王婉琪、蔡佳琪)

 【基金项目:2023年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新时代高职院校‘大思政’体系中协同育人创新模式研究——以‘音乐党课’为例”(课题编号:GDKM2023-67)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武传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