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1日讯(通讯员 肖子盈)恰逢抗战胜利第八十周年,武汉大学“青马红旅·Z世代视角下红色文旅宣传破圈策略研究实践队”(以下简称“青马红旅实践队”)的队员肖子盈等同学走进文卉苑社区,以“武汉红·青年强——江城星火旺,荆楚血脉续”为主题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红色历史与Z世代的互动方式结合,让“江城红”成为少年心中的永恒记忆。
当“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历史回响与武汉江城的红色记忆相遇,一场专为Z世代打造的沉浸式红色文化课堂在热烈氛围中拉开序幕。青马红旅实践队以“调研先行、互动赋能”为理念,将8省13地红旅调研成果转化为生动课堂实践,通过猜谜、拼图、理念传递等多元形式,让红色文旅从“史料记载”变为“少年共鸣”,让家国情怀在互动体验中深植心间。
图为队员肖子盈进行课堂讲解
调研先行:用脚步丈量红色文旅现状
作为聚焦“Z世代红色文化宣传破圈”的研究团队,青马红旅实践队已经完成了8省13处著名红色文旅地进行线下调研,通过深度访谈景区工作人员、游客,以第一视角记录红色文旅宣传的真实状态。在线上,实践队员面向Z世代青年,收集了814份有效问卷,精准捕捉青年群体对红色文旅的需求与期待。目前,实践队已形成1万字景区发展策划书、5万字访谈实录、2万字调研报告,为红色文旅“破圈”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
第二课堂:让红色历史“活”在互动里
本次第二课堂以“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和8·15的日军无条件投降纪念日为切入点,将宏观历史与武汉本地红旅资源结合,设计了四大板块的互动内容,用Z世代喜欢的方式传递红色文化:
第一个板块是“红色武汉记心间”的红旅猜谜环节,主讲人肖子盈根据武汉市七大著名的红色景点,如辛亥革命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等设置了七言打油诗作为谜面。如“辛亥枪声震楚天,红楼举义换新颜。都督府里定大计,千年帝制自此翻。”等谜面,考验学员对本地红色景点的熟悉度,现场学员争相举手,气氛热烈。
图为红旅猜谜环节
下一个互动环节是“历史可以这样玩”的木雕拼接环节。主讲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南湖红船”“伟大复兴”和“峥嵘岁月”三大木雕组件将学员们分成三组合作拼接,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历史的温度,完成的作品被学员们视为“珍贵的红色纪念”。木雕拼接过后,主讲人还为大家带来了有关南湖红船的介绍视频。
两大游戏既考验暑期班学员们对红旅的熟悉程度,还有效锻炼学员们的反应力、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两大活动有效调动了大家的课堂参与度,每一位学员对于自己活动的奖章也无比珍惜。
图为小组木雕拼接环节
在两大游戏环节结束后,主讲人肖子盈同学邀请表现积极的潘佳弈同学进行感言分享。从潘佳弈同学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他参加猜谜游戏的小技巧和拼接南湖红船模型时的分工感悟。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曾经前往八七会议纪念馆的感悟,朴实的话语中,传递出红色文旅在少年心中的共鸣。
青年是赓续红色文化的重要一代,而对于还未系统学习历史的学员而言,如何在红色文旅中游有所感、览有所悟,又如何了解到学员们心目中理想的红旅景点?针对以上问题,主讲人肖子盈带来了“文旅对对碰”的理念传递环节。结合实践队前期调研成果,主讲人从展览设置、文创发展和特色活动开设三个角度进行,让学员们理解到红色文旅不是刻板的历史,而是可以融入生活中的故事。
图为时间结束后与学员合影
感悟深耕:让江城红成为少年的永恒情节
“红色文旅既要保持历史的严肃性,也要融入Z世代的趣味性,让红色故事真正走进青年心里。”实践队成员肖子盈在总结中强调。本次活动从“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宏观历史,延伸至“武汉本地红旅资源”的日常生活,用互动、体验的方式让少年们感受到“红色就在身边”。
当“江城红”成为少年心中的永恒情感,当家国情怀深植心间,新一代学子定能接过时代接力棒,担当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荆楚英雄在江城,武汉少年当自强。且将江城一抹红,染我心间中国情。相信家国情怀的厚植下,学子们能在必要关头为国家挺身而出,担当时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子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