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物馆到研究院:一场跨越时空的黄梅戏守护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28 13: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刘丹、史晓唯、檀君怡、李则超   阅读 2.7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从博物馆到研究院:一场跨越时空的黄梅戏守护之旅

   大学生云报8月28日讯(通讯员  朱刘丹  史晓唯  檀君怡  李则超)一曲黄梅调,千年皖韵长。当青春的脚步踏入古朴的戏楼,当年轻的目光拂过泛黄的戏本,黄梅戏——这门浸润着泥土芬芳的传统艺术,正与新时代的年轻灵魂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近日,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宜城拾遗”省级中华文化传承团前往黄梅戏之乡——安庆开展以“青春遇见黄梅,传统焕发新生”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寻黄梅戏的发展变迁,以青春之力助力黄梅戏传承和发展。

       走进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探寻历史根脉,感受艺术魅力

 图为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的部分展品 

   7月2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参观了黄梅戏的发展历程展区、经典剧目陈列馆、戏曲服饰与道具展厅等。馆内珍藏的早期剧本、老唱片、戏服及影像资料,生动展现了黄梅戏从民间小调发展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辉煌历程。

   团队成员对黄梅戏所承载的“四戏同源”文化景观(京剧、汉剧、楚剧与黄梅戏的渊源关联)尤为感兴趣,还在互动体验区亲身体验了黄梅戏经典唱段的演唱,在一唱一和间真切感受到其独特唱腔中蕴含的韵味。

    图为实践团成员亲身聆听经典黄梅戏曲目 

      对话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聚焦传承困境,共谋创新对策

   7月3日上午,实践团成员与安徽工程大学实践团成员一同来到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研究院负责人、党支部书记丁飞、副院长程晓红携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来访团队,一场围绕黄梅戏的探讨就此拉开序幕。

图为两个实践团与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科研人员合照

  座谈会上,研究院首先介绍了安庆市近年来黄梅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进展,随后围绕“新媒体对戏曲传播的影响”“黄梅戏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程副院长及各科室成员的耐心解答,让实践团成员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对黄梅戏文化有了更直观且深刻的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研究院科研人员共同参加座谈会 

   谈及黄梅戏传承问题,大家提到其曾面临人才断层、年轻观众流失、经典剧目散佚等困境。而在一众黄梅戏研究者跟传承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些问题已得到显著改善——传承的薪火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炽烈,黄梅戏的种子也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抽发出蓬勃的年轻枝桠。

图为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提供的杂志封面 

   博物馆里泛黄的剧照中,名伶的眼波忽然流转——原来她看的从来不是镜头,而是百年后驻足的后生。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戏曲的魅力,也为黄梅戏的创新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刘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8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