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学子社会实践|面团生花映匠心:秨归艾民面塑里的传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5-08-27 23: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石霄   阅读 3.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七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满怀热忱奔赴宜昌秭归,这座处处彰显屈原风骨的小城。他们在五彩面团与灵动指尖的互动中,开启了一场关于艾民面塑的探秘之旅。非遗传承人艾民老师,引领着青年学子们感受传统与创新交织的艺术创作。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学习探索艾民面塑创作展示

公园的树荫下支着个小摊,红蓝白条纹的遮阳棚下,木架上挂满了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给那些彩色面团捏成的小物件镀上层柔光。再看木架上挂着的成品,威风凛凛的孙悟空举着金箍棒,憨笑的小猪佩奇翘着尾巴,还有裹着绿粽叶的“粽子娃娃”,个个颜色鲜亮,引得路过的小孩拉着大人的手不肯走,踮着脚盯着看,连说“要那个会动的小猴子”。

图为艾民老师与团队成员展示面塑作品

艾民老师放下手中的面团,笑着向大家介绍:“面塑这门手艺历史可悠久了,最早能追溯到老祖宗祭祀的时候。以前的面塑主要是用来祈福、祭祀,模样相对简单,后来慢慢发展,才越来越精致,有了各种造型。”他拿起一个小小的面塑人偶,“就像这个,以前可没有这么多的色彩和细节,现在大家生活好了,对美的追求也更高,面塑也跟着变了。”

在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艾民老师为了精进技艺,曾远赴山东菏泽,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州面人”代表性传承人穆绪建为师,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才练就了如今的高超技艺。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屡获大奖,还融入了不少流行元素,深受年轻人喜爱。

艾民老师将新兴元素融入面塑中创作的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如今,面塑正经历着从单纯观赏到可食用的创新发展。艾民老师对此解释道:“以前面塑就是摆在那看的,大家喜欢却不能亲近。现在正尝试用可食用的材料,比如天然色素、优质面粉,让面塑既能保持美观,又能入口品尝。像一些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我就会做些应景的可食用面塑,大家吃着面塑,感受着节日的氛围,也传承了文化。”他还提到,现在不少餐厅也开始找他定制可食用面塑,作为菜品的创意点缀,这让面塑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表演结束后,见团队成员们对面塑技法兴趣浓厚,艾民老师热情邀请大家体验。“来,先把面团揉匀,感受它的软硬度。”艾民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捏形状的时候,手指要轻,力度得均匀。”成员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动手,可一开始状况百出,不是面团揉不匀,就是形状捏得歪歪扭扭。有人捏的小兔子耳朵一大一小,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艾民老师耐心地逐一指导,在他的帮助下,大家渐渐掌握了窍门,做出的面塑虽略显稚嫩,却也有模有样。

图为艾民老师创新作品卡通可食用面塑展示

离开工作室时,成员们手中捧着自己的“作品”,心中满是收获。这次秭归之行,团队成员们触摸到的不仅仅是面塑的柔软与细腻,更是艾民老师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决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让更多人看到,那些在指尖绽放的面塑作品,不仅是传统艺术的瑰宝,更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是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生动写照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霄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