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西南财经大学“彝羌共绣兴乡路”实践队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走进城北感恩社区与瓦曲觉村两大彝族聚居易地搬迁点,回顾彝族群众从 “深山窝” 到 “幸福家” 的生活蝶变,也探访苹果产业园,解码“嶲”望之果背后的乡村振兴密码。此次调研全方位呈现了越西县以易地搬迁夯实民生根基、以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动能,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书写 “越西样本” 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影在越西县苹果产业园合影,邱诗怡供图
在易地搬迁领域,越西县精准施策破解深山散居难题,让彝族群众实现从“安居”到“舒心”的跨越。其中,2019年10月全面入住的城北感恩社区,占地253亩,集中安置了来自17个乡镇38个村的1421户、6660名彝族同胞。
“以前住山上,看病上学要走几小时山路,现在下楼就能办事,娃娃还有地方写作业。” 社区居民的感慨,道出了生活的巨变。这一变化的核心,藏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四大功能区中:政务服务区推行“一站式+彝汉双语”服务,工作人员用双语讲解政策、办理社保,将“多趟跑”压缩至“一次成”,打破语言沟通壁垒;互益积分区的“新风超市”让居民通过洁家行动、邻里互助兑换生活用品,激活人人共建的自治活力;文化活动区的书画室定期开展彝族刺绣、传统乐器教学,守护民族文化根脉;儿童关爱区的 “四点半课堂”,解决务工家长孩子课后托管难题,用陪伴托起乡村未来。“不仅要搬得出,更要住得稳、能致富。”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城北感恩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邱诗怡供图
社区党支部书记莫色伍加木的话语,点明了搬迁工作的深层考量——如今的社区不仅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难题,更通过文化传承与社区共建,让彝族同胞在新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同样的蝶变也发生在越西县新民镇瓦曲觉村。这座由三乡五村合并而成的搬迁新村,白墙黛瓦沿坡而建,太阳能路灯照亮山间步道,格桑花在居民门前绽放。“我们居住的屋子从泥巴糊的变成一幢幢小平房,多亏了国家政策好,彝族才能跟着时代一起发展。”,一位彝族老乡笑着说到。从曾经分散在深山的 “零星村落”,到如今设施齐全、产业起步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瓦曲觉村用烟火气诠释着“幸福搬迁”的内涵。
图为瓦曲觉村新旧彝居对比,上为旧居所,罗选坤供图
“这里虽然改变了居住环境,但留住了彝族的‘魂’。” 实践队员的感慨,正是对越西易地搬迁工作兼顾“安居”与“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解。
若说易地搬迁为彝族群众筑牢了 “幸福家”,那越西苹果产业则为他们开辟了“致富路”。
越西苹果的优势,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地处北纬28度,高山环绕、森林密布,独特的高原气候造就 “天然氧吧”,使越西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苹果产区之一。这份生态优势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截至2024年上半年,苹果产业带动16555人脱贫,发放分红413.8万元,提供400余个稳定务工岗位,“苹果经济”让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图为越西黄苹果,张桓溶供图
科技赋能是越西苹果守住品质的“黄金甲”。据西北农业大学派驻专家宋教授介绍,园区为苹果定制“三层纸袋保护衣”:外层黄木浆纸抗风耐晒、中层蜡质红袋促均匀着色、内层黑袋助果实自然成熟,既降低农药残留、防病虫害,又提升果面光洁度、使糖分均匀分布。针对多雨气候,技术团队还打造网状排灌网,列间0.8米纵向水渠与横向沟渠交织,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为果树生长筑牢稳定根基。
产销协同则让“嶲”望之果行稳致远。在分拣包装车间,工人按品相、重量分级分拣半红半青的鲜果,装入礼盒后迅速集装至冷藏车。鲜果在15天保鲜期内发往国内及东南亚市场,先于其他果种上市;同时,“果园到餐桌”工厂直销模式借力电商与冷链物流,跳过中间环节,既保障果实新鲜,又缩短售卖周期,让越西苹果踏上前往世界各地的“旅程”。调研闲暇时,实践队员还前往当地农户果园体验采摘,从四川省劳动模范余书记“托果轻拧留果柄”的理论指导,到协助接果的上手实践,深刻体会到果农对每一颗劳动成果的珍视。
图为越西县苹果产业园加工车间,张桓溶供图
面向未来,越西苹果产业仍在迭代升级:随着市场需求转向“小、营养、香脆”,园区将品种更新周期从30年缩短至5-10 年,红露、海棠、维纳斯黄金等高端品种销量可观;下一步计划延伸产业链,先发展冷链冻干初级加工,再拓展苹果汁、苹果醋等制品的精深加工与销售,最大化挖掘“嶲”望之果的经济价值,为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深层活力。
从易地搬迁让彝族群众“住得稳、有归属”,到苹果产业让百姓“能致富、有奔头”,越西县以民生为本、以产业为基、以文化为桥,破解了民族地区发展的共性难题。此次西南财大实践队的调研,不仅见证了越西从“深山散居”到“集中安居”、从 “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产业”的蜕变,更深刻诠释了:无论是安居工程还是产业发展,其核心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越西县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越西经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雨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