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织春秋,文脉续古今 —— 中国民航大学“锦绣山河间,青春绽壮韵”实践队走进谭湘光生活馆,体悟传承壮锦非遗

发布时间:2025-08-27 07: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袁紫瑜,何昌蔓   阅读 1.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7日讯(通讯员 袁紫瑜,何昌蔓) 2025年8月初,谭湘光生活馆内丝线在竹架间穿梭,编织出巧夺天工的锦绣壮锦,“锦绣山河间,青春绽壮韵”暑期实践队走进生活馆,在经纬交错间触摸非遗的温度,在实践体验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感悟壮锦中的雅韵

推开谭湘光生活馆的大门,墙上悬挂的壮锦布料色彩明艳、纹样灵动,从象征吉祥的凤凰牡丹,到勾勒山河的几何图案,每一寸织锦都像是一幅浓缩的民族画卷。团队成员们轻轻抚摸着布料的纹理,指尖传来棉线与丝线交织的细腻触感,仿佛能透过布料感受到历代织娘的巧思与坚守。

而展柜中那些用壮锦制作的生活用品更让大家眼前一亮:简约大气的壮锦包包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温暖柔软的壮锦围巾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非遗走进生活”的鲜活模样——原来古老的壮锦可以如此贴近日常,在实用中延续着文化的生命力。

触摸织锦里的匠心

接着实践队成员驻足织机旁,观看织娘织锦。织娘端坐机前,双手娴熟地挑动经线,木梭在经纬间穿梭如飞,原本素净的丝线随手法起落,渐渐显露出蝴蝶纹的轮廓。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织锦半成品上,凹凸的纹路泛着微光。织娘介绍壮锦织造需要“通经断纬”的复杂技法,每一个纹样的完成都需要精准计算经纬密度,稍有不慎便会出错,成员们屏息注视,不时发出轻声赞叹。

随后,成员们轮流体验织锦。看似简单的挑经动作,实操时却频频出错:有人分不清经纬线,有人木梭总掉落地,还有人织出的纹样歪歪扭扭。“原来每一寸锦缎,都藏着千次练习。”一位成员擦着额头的汗说。半小时体验下来,没人完成像样的片段,却都真切体会到:织锦不仅是技术,更是日复一日的耐心与专注。这场“看”与“做”的碰撞,让成员们读懂了非遗传承的重量——匠心从不是口号,而是指尖与丝线千百次的磨合。

续写壮锦新的篇章

走出谭湘光生活馆,夕阳为壮锦染上温暖的余晖,实践队成员们的心中也收获了满满的感悟。壮锦织的是丝线,载的是文化。传承它,不仅是守住一门技艺,更是让民族智慧在年轻一代手中延续。唯有以匠心守护、以创新赋能,才能让壮锦在时代浪潮中,织就更绵长的文脉。

撰文 | 袁紫瑜,何昌蔓

图片 | 莫丽萍

审核 | 莫丽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袁紫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