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大学芯橘智联实践团黄田镇沙糖桔数字化调研,读懂果园的“智”变脉动

发布时间:2025-08-26 17:5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赖嘉欣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6日讯(通讯员 黄燕芬) 带着对黄田镇沙糖桔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好奇 与期待 佛山大学芯橘智联实践团 数日穿梭于四会的果园与村落间。从晨光中的宗源果园到暮色里的 个体户种植场 ,每一步走访都浸着泥土的芬芳,也藏着与果农促膝长谈的温度。 实践团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倾听记录需求,一点点拼凑出这片沃土上数字化改造的真实图景

图为四会黄田镇果园 赖嘉欣供图

晨雾未散时  实践团踏入200 亩宗源果园,茶枝柑与沙糖桔在湿润土壤里共生,今年间作的西瓜巧妙化解了雨水积涝。

图为宗源柑桔果园 黄燕芬供图

 水肥一体化系统已覆盖部分区域,但四分之一的灌溉仍需人工补位;无人机穿梭打药的效率,难掩人工巡查病虫害的局限 —— 黄龙病等顽疾困扰下,果农仍依赖经验判断病情。不过果园已计划逐步扩大水肥一体化系统覆盖范围, 期待未来实现全园自动化灌溉;同时正对接农业科技企业, 目前尝试  AI 产量预估,后续可能进一步 通过叶片图像实时分析病情,辅助果农精准判断病虫害

图为:园区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黄燕芬供图 采摘区里,老年劳作队日均单人体力采摘超500斤,百人规模才能满足万斤订单需求。园内唯一的智能水肥设备透着改造渴望:小规模种植的成本压力下,数字化投入亟待适配小农户的轻量化方案与政策支持未来计划申请农业数字化专项补贴,目标将单人采摘效率提升 20%,降低人力依赖

图为果园采摘区   黄燕芬供图

地果园的现实壁垒

燕崀村高地果园间,果农肩挑水桶爬坡灌溉的身影随处可见,邻近高铁的地形让大型农机难以施展

图为调研小组跟随郑福星书记前往燕崀村沙糖桔种植场途中 赖嘉欣供图

黎崀村虽坐拥优质土壤,却因购置无人机等设备的资金缺口,让90% 的田间劳作停留在人工时代。 50 岁以上种植者占比超 80% 的劳动力结构,让新技术接受度成为天然屏障:复合肥价格三年上涨 20% ,而沙糖桔地头价长期低于 2 / 斤,散户单打独斗的模式下,共享农机、智能培训等资源整合诉求愈发迫切。 不过果园目前已有计划增设无人机设备进行打药,让打药覆盖率达 60% ,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打药的效率。

  

图为实践团与果农交谈 赖嘉欣供图

 柑兴合作社·丰产不丰收的破局之盼

被高速路分隔的120 亩果园里, 6 年树龄的沙糖桔年产 20 万斤,却因销售渠道单一,超 70% 果实需人工采摘后丢弃。水肥机械操作省下的成本,被人工打药、除草的持续投入抵消

图为实践团与果农交谈 黄燕芬供图

电商尝试遇挫于物流成本高企与外地仿冒冲击 ——26 / 箱的快递费让本地果品失去价格竞争力果农望着间作的沃柑新苗叹惋:若有适配挂果期的智能打药设备,这片土地本可承载更多可能。 目前当地的工作队和政府正努力与当地物流洽谈协商, 通过 希望能  “合作社统一发货 + 季度保量” 将快递费降至 20 / 箱以内 来降低的物果农流成本,推动当地电商发展。期望能使 果实丢弃率 降低 50% ,电商渠道销售额占比提升至 40%

种植场 内调整至75 / 亩的种植密度,是应对酸雨气候的无奈探索。水肥一体化系统因水溶肥有效期局限,实际使用率不足;红蜘蛛防治与台风后病害排查, 目前 全凭老农每日穿行林间的肉眼观测。 未来将优化水肥一体化系统,选用长效水溶肥并调整设备参数,提升系统使用率至 80% 以上 并有计划 引入便携式红蜘蛛监测仪和台风后病害快速检测试纸,辅助老农快速识别病虫害,减少人工巡查时间成本。

图为当地果农 黄燕芬供图

销售端对游客采摘与熟人网络的依赖,折射出数字化渠道的空白:大学生助农直播的短暂高光后,农户亟需可落地的电商运营培训,而构建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溯源系统,更是打响地域品牌的关键一步。 后续将 逐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目标让非游客、非熟人的线上订单占比提升至 50% ,打造个体种植特色品牌。

即使骄阳似火, 佛山大学芯橘智联队的脚步从未停歇。与果园负责人并肩柑林,听他们讲耕耘的坚守与对数字化的期许,用镜头定格每一次思想碰撞的瞬间。   实践团 也将带着这份奔赴田野的初心,持续为沙糖桔产业数字化探索赋能,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扎根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赖嘉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