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夏石之约,以青春伴学筑梦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2025-08-26 16: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越   阅读 1.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赴夏石之约,以青春伴学筑梦乡村教育

    为促进师范生筑牢专业根基、厚植教育情怀,保障留守儿童获得成长助力,携手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动能。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青年培训班第一组组建的“三下乡”实践团队在2025年7月13日至7月19日在凭祥市夏石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确保活动精准落地、高效开展,团队在出发前便做足了“功课”。多次与夏石镇当地乡村小学开展沟通,敲定教学场地布局、学生人数规模及住宿配套等细节,让每一项安排都贴合实际需求。团队成员们更是提前“练兵”,通过集体研讨、模拟授课打磨课程教案,准备教学用具,从课程设计到物资筹备,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用心。此外,调研组精心设计问卷与访谈提纲,为后续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现状埋下伏笔;宣传组则负责整个活动过程的拍摄任务,为后续的活动宣传做准备。

    7月13日上午,团队抵达夏石镇后,来不及休整便马不停蹄投入工作,团队与实践学校的对接会准时召开,双方就教学安排、安全保障等事宜再次确认。团队会议上,队员们结合实地情况微调计划,确保次日活动顺利开启。下午,团队成员分头走访校园,熟悉教室和活动场地,开展调研等工作。这份高效与严谨,为整个实践活动开了个好头。 

    在“趣味知识与素质拓展”课堂上,团队成员们化身孩子王,将知识融入游戏与互动中。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水彩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艺术创造力及审美意识。

   设计“阳光体育大课间”,组织活动,设计游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会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 

    “科学实验小课堂”更是成了孩子们的“快乐源泉”。当“火山喷发”实验中红色泡沫喷涌而出,“彩虹雨”在水杯中分层流淌时,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团队成员们生动讲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引导他们观察、进行提问。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助力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理解事物背后的原理,潜移默化地提升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暑假作业辅导,学习经验巧妙分享,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强化学习信心。在辅导过程中,团队成员针对学生在暑假作业完成过程及日常课业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答疑辅导,帮助补齐知识短板,助力学生在暑假期间实现学业水平的提升。 

    乡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是团队关注的重点。“红木棉心灵密语”主题心理课堂上,队员们为孩子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意识。安全教育则通过“沉浸式”体验让知识入脑入心。“防溺水安全课堂”上,情景模拟再现了危险场景,并生动的拓展课堂,开展科学实验原理解释。此外,食品安全、防诈、防性侵等专题教育,从饮食到网络再到人身保护,全方位为孩子们的安全“加码”。

   地处边疆的凭祥市,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与国防记忆。团队将红色文化传承与国防教育融入活动,让家国情怀在孩子们心中萌芽。“国家象征认知”课上,志愿者们讲解国旗上五星的寓意、国歌的创作背景、国徽元素的象征意义,孩子们凝视着国旗图案,眼神中多了份庄重,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慢慢生根,逐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深化国防意识,培育爱党爱国精神。   

   7月18日下午,活动进入复盘交流环节。孩子们接过志愿者递来的信纸和心愿卡,认真写下参与活动的感受“我喜欢科学课,太有趣啦”“谢谢大哥哥大姐姐,我会想念你们的”“感谢你们为我们带来丰富的课程”……稚嫩的字迹里满是真诚。团队成员则围坐在一起,分享教学中的趣事、调研中的发现,梳理孩子们的反馈,为活动画上温暖的句号。

   7月19日,团队踏上返程路。途中,队员们仍在讨论着活动中的细节,规划着后续的调研报告撰写与素材整理。此次实践,不仅让夏石镇的孩子们留下了知识与欢乐,更让师范生们深刻理解了乡村教育的现状与需求,促进团队成员扎根乡村教育实践、借理论落地、能力锤炼的成长。 

    这场以教育帮扶为核心、以温情陪伴为纽带的实践之旅,不仅为当地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与低年级学生送去了知识的滋养和心灵的慰藉,更让团队成员们在扎根乡村的实践中锤炼本领、厚植了教育情怀,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唐越

 一审:黄俊君

 二审:陈海莉

 三审:陈嘉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