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践行“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重要嘱托,浙江农林大学“青衿护绿,古木逢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访杭州临安,衢州开化,宁波宁海等地,开展古树救护和政策宣讲等活动,为古树守护与文化传承事业挺膺担当。
企业研学,解码古树救护技术
实践团先后走访杭州啄木鸟古树救护有限公司与杭州感知科技公司,系统学习濒危古树救护方案与智慧林业系统,使团队成员在掌握古树保护技术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智慧保护”的魅力,同时也为后续的古树监测注入了科技思维。
红色溯源,厚植文化传承初心
实践团在开化县的实践活动以“寻红根”作为序章。红色根雕长廊中的革命场景与千年树根纹理交融,浙西革命纪念馆中生动的史料与展品,无不让历史在艺术中“重现”。馆外的千年古樟成为红绿交融的见证。实践团成员现场采集数据,将红色教育与生态保护结合。“寻红根,生绿叶”,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强化了责任感与使命感。
村落勘察,践行古树守护使命
随后,实践团深入开化县、宁海县中的多个村落进行调研。在开化金星村,团队成员为千年古银杏提供救护方案;在宁海上湖村,团队成员深入参与千年古樟的修复工作,他们记录数据并排查病虫害,持续跟踪古树救治情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深刻践行古树守护的使命担当。
民情走访,挖掘古树人文记忆
在采集古树名木数据之余,实践团还与当地林业部门及民众深度对话,挖掘古树记忆。通过与村民、村干部的交流以及对《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宣传,实践团队让古树从“静默矗立的历史见证者”变为“书写自然人文的生命史诗”,为此次实践注入人文温度与政策关怀。
此次实践,团队成员共采集古树名木数据60余株,深入10余个村庄与单位,对《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进行百余次宣讲。未来,实践团成员将持续关注各地古树,为构建古树名木保护的全民参与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来源:浙江农林大学“青衿护绿 古木逢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