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浙江农林大学“竹韵溪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再次深入湖州市安吉县报福镇深溪坞村,踏上了以专业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团队聚焦老木板厂与汤家山两处潜力区域,通过系统调研与创意方案,探索生态资源与文旅融合的转化路径。
▲图为团队与村委深入座谈
实践伊始,团队与村委深入座谈,了解到深溪坞村希望激活汤家山作为观星胜地,并提升其配套水平。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成员们迅速行动,对老木板厂和汤家山观景平台开展细致的测绘、全面的影像记录及深入的环境分析。
▲图为团队深入老木板厂调研
一、老木板厂:从闲置空间到文旅地标
团队发现,该空间虽保留历史肌理与独特空间尺度,但现有业态未能充分激活其价值。斑驳的建筑结构与周边自然基底为“记忆保留与潮流体验”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设计策略聚焦“闲置空间焕活”,通过利用独特空间与周边自然联动,探索打造兼具叙事性与引流力的复合空间,推动区域功能转型。
▲图为团队在汤家山调研
二、汤家山:暗夜经济与沉浸式观星体验
针对汤家山三面环景的稀缺视野及游客自发形成的观星流量,团队证实其“暗夜经济”价值。然而,配套缺失导致体验碎片化。为此,团队构思以标志性观星建筑为载体,构建“登高-远眺-观星”的沉浸式空间序列,将天文元素转化为可运营的业态内核,推动资源价值跃升。
▲图为团队与村委合照
此次实践不仅形成了系统性的闲置空间活化方案,为深溪坞村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业态吸引力提供了专业支持,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逻辑。通过设计思维直面乡村发展痛点,“竹韵溪创”团队以青春智慧激活“沉睡资源”,为绘就“千万工程”新画卷注入创新力量。后续设计成果落地实施后,有望助力深溪坞村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其成效值得期待。
文稿撰写:徐志轩
图片拍摄:浙江农林大学竹韵溪创社会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滕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