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薪火”点亮课堂:山东科技大学“法韵赤心”社会实践队在诵读中接续文脉

发布时间:2025-08-21 21: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兆君 吴欣雨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20日讯(通讯员 周兆君)为充分挖掘齐鲁文化的深刻价值和时代内涵,凝聚文化传承的青春力量,7月28日至8月10日,山东科技大学“法韵赤心”社会实践队赴山东省邹平市月河社区、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阳光巴学园幼儿园、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青桐学堂,成功举办了“青春传承齐鲁文脉”专项之鲁文化传统礼仪实践课。本此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践体验与经典诵读相结合的形式,引导青年学子深入理解礼仪背后的伦理价值,学会在生活中传承与践行这份文化智慧。

几番研讨凝共识 精心筹备绘蓝图

活动伊始,为打磨出一套精品文化课程,“法韵赤心”实践队组织了多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研讨。队员们与指导老师反复沟通,细致推敲活动流程,明确了从内容策划、物料准备到现场执行的全部细节与人员分工,确保了后续系列实践课的周密性与可行性,展现了青年学子严谨认真的筹备态度。

图为团队成员集中商讨

走访问卷探需求 把脉开方优方案

在课程设计阶段,团队秉持“从需求出发”的理念,主动走进社区、学校、讲堂,针对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了一场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队员们耐心沟通、详细记录,不仅收集了大家对齐鲁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点,更深入了解了社区对文化服务的具体期待,这些宝贵的一手资料为后续定制化、互动式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关键依据。

图为团队成员发放问卷

妙语连珠说风物 地图轻展见山河

课程正式开始时,团队成员巧妙地利用地图和精心准备的趣味故事,为小朋友们勾勒出一幅鲜活的齐鲁文化画卷。从泰山的雄伟和人文传说,到黄河的奔流与悠久文明,再到孔子“不学礼,无以立”的谆谆教诲,队员们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将深厚的历史文化转化为生动的家乡故事,成功激发了孩子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好奇与自豪。

图为团队成员介绍齐鲁文化概况

快书吕剧声缭绕 非遗神韵润童心

为了让传统“活”起来,团队特别准备了非遗艺术微视频展映环节。课堂上,山东快书明快铿锵的节奏和吕剧优美婉转的唱腔交替响起,瞬间抓住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打破了非遗与年轻人之间的隔阂,让孩子们在精彩的音画中真切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文化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讲解山东快书与吕剧的魅力

习礼明仪知荣辱 躬身实践传家风

实践环节是课程的高潮。在团队成员的示范与带领下,孩子们庄重地模拟体验了开笔礼、成人礼和敬老礼。虽然面容稚嫩,但每一个动作他们都做得一丝不苟。通过这种沉浸式的角色扮演,抽象的“尊师重道”、“感恩孝亲”和“责任担当”化为了具体可感的行为,中华礼仪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内核悄然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学习礼仪

诵声琅琅承古训 典韵悠悠育新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琅琅诵读声在活动中心回荡。队员们选取《论语》《孟子》中的经典篇章,带领孩子们齐声朗读,并穿插讲解其中典故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是一次语言的熏陶,更是一场思想的启蒙,让孩子们在共同的诵读节奏中,领略先贤智慧,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认知与认同。

图为团队成员带领诵读鲁文化经典

光影定格初心志 薪火相传青年行

系列课程结束后,“法韵赤心”社会实践队全体成员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了这个充满意义的夏天。一张张洋溢着成就感与青春热情的笑脸,是对多日来辛勤付出最好的注脚。这张合照不仅记录了一次社会实践的圆满结束,更象征着文化传承的青春接力棒被稳稳接过,预示着未来更多精彩的可能。

图为月河社区宣讲留念

图为阳光巴学园幼儿园宣讲留念

图为青桐学堂宣讲留念

此次活动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礼仪公益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依托齐鲁文化中“礼”的精神内核,帮助小朋友们深入理解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习得文化传承的具体方法。事实上,传统文化本就不是刻板的典籍条文,它蕴藏于齐鲁大地的山川人文与日常言行之中,唯有主动触摸与亲身体验,才能让“礼”的种子在心中扎根生长。未来,“法韵赤心”社会实践队将继续挖掘齐鲁文化的时代价值,开展有关文化传承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撰稿:周兆君 图片:山东科技大学“法韵赤心”社会实践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欣雨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