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助茶果香,童声同音筑未来——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语润德昂小分队走进德昂族乡

发布时间:2025-08-20 16: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吕薇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语润德昂小分队走进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出冬瓜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茶香果甜:“普”助德昂产业振兴

德昂族素有“茶的子孙”“古老的茶农”之美誉,德昂族人民历来都擅长种茶、用茶和吃茶。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作为子项目也随之入选。三台山乡是我国唯一德昂族乡,是传承酸茶技艺的主阵地。出冬瓜村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德昂族乡核心村落、德昂族酸茶技艺的活态传承地,正依托酸茶文化走农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图为实践团队调研茶山、茶产业

而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要让四海游客“听得懂故事、记得住味道”,讲好普通话成为德昂族人民推动酸茶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技能。实践团队通过拜访德昂酸茶传承人了解了德昂酸茶发展历程、非遗制作技艺及酸茶产业现状,并针对新媒体时代茶叶销售面临的困境,共同探索“普通话+新媒体酸茶产业技能培训”的融合路径,助力茶香飘得更远。

此外,实践团队还关注到出冬瓜村重要的农产品——菠萝。芒市热量丰富,气候温和,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出冬瓜村种植菠萝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因个大、香甜吸引了无数外来收购商预订采购,菠萝种植业已成为德昂族人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一颗颗菠萝成为增收致富的“甜蜜果”。实践团队跟随出冬瓜村委会委员实地调研了出冬瓜村菠萝产业情况,包括种植面积、产量、销售渠道等。

▲图为实践团队调研菠萝产业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不论是酸茶还是菠萝等产业,出冬瓜村的销售模式主要依赖传统线下渠道,尚未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市场拓展。少部分村民尝试通过短视频和微信群“试水”线上销售,但仍存在镜头、屏幕前词不达意等问题。为此,实践团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向村民介绍各种在线交易平台的使用教程、交易规则、运营技巧等理论知识,并教授村民如何开始或更熟练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产品展示、宣传推广、在线交易等实操技能,让村民能用“普通话+新媒体”学知识、讲产品,拓宽出冬瓜村产业的销售渠道,助力村民提升经济收入。

▲图为实践团队教授村委会新媒体电商运营技能

(二)语苗共育:童声同音筑未来

实践团队针对德昂族青少年儿童开展“典耀中华”经典阅读、“童声里的中国”趣味课堂等活动。通过详细讲解普通话的基础知识、声律调运用、经典诵读释义、动画讲解和互动等方式,实践团队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通过开设“趣味绘画,你画我猜”“经典诗句,提问抢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孩子们深入体验了普通话和汉字的魅力,激发同学们学习普通话、学写规范字的兴趣。

▲图为推普课堂合影

(三)进村入户调研与宣讲

实践团队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的形式,调研德昂族乡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德昂族人民普通话使用状况及熟练程度,并向当地村民分享学习和练习普通话的技巧,介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的相关内容,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作用。

▲图为实践团队入户调研

这场为期7天以“语”助兴,以“普”连心的青春实践,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推广普通话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重量,也在田垄与乡音之间找到了青年应有的坐标。实践团队成员们表示:未来要把炽热初心化为久久为功的行动,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送进更多村寨院落,把青春故事写进广阔乡土,让民族团结的涓滴之力汇成时代潮声,让“强国先强语、振兴先振心”的青春宣言在希望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影

通讯员:吕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