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护航,电暖人心——华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惠万家”实践队用专业守护社区用电安全

发布时间:2025-08-20 15: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史函毓   阅读 6.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随着用电需求悄然攀升,线路过载、插座老化等安全隐患也在暗处潜藏。为了让这份“夏日刚需”少一分风险、多一分安心,华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惠万家”实践队的志愿者们,带着专业热忱与服务初心驻足于华理家园社区,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将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化作守护民生的“金钥匙”,以趣味宣讲拆解用电疑惑,用入户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在炎炎夏日里为社区居民筑牢用电安全防线,用青年担当点亮万家灯火的安稳。


趣味互动传知识,安全种子入人心

活动伊始,华理家园小区中心广场的树荫下便排起长队,志愿者们以“生活化讲解+分层互动”的模式,让用电安全知识不再枯燥。志愿者们手持安全宣传单页,用“插线板插满电器像人扛太多东西会累倒”的比喻,直观拆解过载隐患;面对老年居民格外关心的“手机充电整夜是否会爆炸”问题,志愿者没有只给结论,而是用通俗的语言拆解充电原理:“手机电池像小水库,充满后会自动‘关闸’,但老化电池或劣质充电器可能让‘闸门失灵’,长时间充电就有风险。”随后,他们还细致讲解了爆炸前的常见征兆,再手把手教大家规避方法,把专业知识变成老人能听懂、用得上的安全指南。

▲图为实践队向居民讲解用电安全知识

此外,实践队还设计用电安全答题活动,促进居民积极参与。答题活动具有基础题与进阶题两层答题机制——基础题围绕“雷雨天是否拔插头”“湿手能否碰插座”等常识,搭配干脆面、火腿肠等小礼品;进阶题聚焦漏电保护器作用等专业内容,奖励卫生纸等实用物品。退休教师抢答正确后笑着说:“这活动比看电视有意思,学知识还能领东西,孙子催着我再来答题。”活动全程吸引不同年龄层居民参与,让安全知识在互动中自然传递。

▲图为实践队提问环节分发礼品


入户排查除隐患,专业筑牢安全线

为精准消除用电风险,实践队重点检查每层配电箱完好度、线路老化情况,同时劝导居民清理楼道堆放的杂物——这些杂物不仅阻碍通行,更可能在电路故障时加剧安全风险。志愿者们及时发现线路老化、插座超负荷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物业并协助整改。7天内,志愿者累计排查居民楼10栋,将潜在用电隐患逐一化解,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专业守护。

▲图为实践队排查安全隐患


专业培训强本领,青年担当显初心

扎实的服务背后,是实践队对“专业能力”的严格要求。活动开展前,团队通过“问题收集—案例教学—模拟演练”三步培训,确保服务既科学又贴心。

志愿者们提前收集居民高频疑问,整理出家庭电路故障排查、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等问题清单,甚至补充最新国家标准与光伏电站维护知识,让讲解内容贴合实际需求。同时,在培训中结合老旧小区线路老化引发火灾的真实案例,拆解断路器在过载、短路时的保护机制,让志愿者明白“课本里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就是居民口中的漏电开关”,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此外,通过随机抽取“雷雨天气如何处理电器”“家门口装充电桩是否安全”等问题,限时作答并互评,确保志愿者既能用专业知识解答,又能用居民听得懂的语言沟通。志愿者们为讲清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还特意查阅前沿资料,整理出“充电枪插拔步骤”“周边禁放物品清单”,让专业内容更易理解。

活动收尾时,志愿者们细心整理剩余宣传单页,交由物业留存,这份“安全指南”将随日常检修继续守护社区;复盘会上,众人感悟汇聚:有人体会到“给老人讲知识需更多耐心”的民生温度,有人触摸到“电路原理护佑万家”的专业价值。

▲图为实践队合影

暑气渐消,志愿余温仍在社区蔓延。这场7天的实践,不止是“讲知识、排隐患”:对社区,它是浸润式安全启蒙,让用电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筑起夏日“电力防线”;对青年学子,它是鲜活的“知行合一”,让他们读懂“专业”的分量——不是纸上公式,而是解民忧、暖民心的本领,是青春理想锚定服务社会的责任觉醒。

微光聚星河。电气学子以专业为笔、行动为墨,写下社区青春答卷。这份“电力守护”的初心,将随更多青年传递,化作守护万家灯火、共建平安社区的磅礴力量,让志愿精神在服务民生中愈发闪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函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