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送医跨山海,新马“艾”心贯中西

发布时间:2025-08-16 17: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丁心淳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6日讯(通讯员丁心淳)2025年7月,新马可波罗国际青年实践团深入乡村,以中医义诊、健康科普和入户服务架起跨文化惠民桥梁。摩洛哥、津巴布韦留学生用艾灸、拔罐传递中医药魅力,中国队员则携手开展慢性病筛查与反诈宣传,帮助联丰村、项山村等地周边村民。从方言讲解药理到床边把脉问诊,这支青年团队以专业与温情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健康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

一、文化传承:银针越洋,艾香传情——中医药文化的国际表达

2025年7月10日,在"新马可波罗"实践团的义诊现场,一群身着白大褂的"洋中医"格外引人注目。摩洛哥留学生Hiba正用带着异域腔调的中文轻声询问:"阿婆,刮痧的力度合适吗?"另一边,来自津巴布韦的Evelynn正专注地为老人施灸,她独创的"烫要说no!"中英双语提示语,引得老人们开怀大笑。

"做完这个艾灸,感觉肩膀松快多了!"立彩爷爷舒展着肩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义诊现场,国际学生们用略显生涩却充满温情的中文与老人亲切交谈,中国队员则细致地为村民解读健康问卷,深入了解他们的保健需求和慢性病状况。艾灸的袅袅青烟中,不同语言的笑声此起彼伏,这场别开生面的义诊不仅让留学生们的针灸技法得到锤炼,更在温馨互动中架起了一座跨越国界的"健康之桥"。

二、服务创新:入户问诊,床边把脉——健康中国的"最后一公里"

7月10日至13日,新马可波罗国际青年乡村观察实践团针对乡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开展“送医上门”服务。中外医学生为村民提供免费医疗检测、中医服务、健康科普及反诈宣传,受到热烈欢迎。7月10日下午,队员们携带血压计和血糖仪开展入户服务,为村民诊脉问诊,针对老人常见的气血不足问题讲解四季养生知识,并现场教学辨识中药材。

7月12日上午,团队在项山村文化礼堂开展义诊,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时发现不少因烟酒导致的健康问题,通过漫画手册和通俗讲解普及健康知识,细致解答村民日常饮食困惑。次日,实践团在周壤镇延续义诊服务,同步开展反诈禁毒宣传,通过案例讲解提升村民防范意识。连续四天的活动中,队员们以专业细致的服务和亲切易懂的沟通,为当地村民送去了实用的健康管理和安全防护知识,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健康惠民:药理科普进乡村,药材安全护万家——中医药知识的精准传递

为帮助当地村民认识本地常见药材的药理知识,避免因误食中药茶饮导致身体损伤,实践队在联丰文化礼堂一楼开设“中药虽好,过量伤身“中草药药理安全科普。实践团成员王诗涵化身“健康讲解员”,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方言里的家常话,重点解析紫苏、金银花、栀子等村民常用药材的功效边界——“像金银花清热,但脾胃虚寒的乡亲多喝反而伤胃”“栀子入药能泻火,可过量会让肠胃不舒服”。科普紧扣“科学用药、辨体适量”的核心,配合实例讲解肝肾损伤的潜在风险,让村民们在听得懂、记得住的科普中筑牢健康防线。

在7月5日正午时分,胡红燕老师和村委工作人员端出了精心熬制的绿豆莲子汤。在品尝之余,实践队杨竣源同学生动讲解了“一碗汤里的食补智慧”:“绿豆清热如同天然空调,莲子安神好比睡眠小卫士”。活动现场,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Hiba也分享了来自自己国家的消暑饮料。孩子们一边品尝甜汤,一边聆听哥哥姐姐们科普消暑妙方。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健康服务,更以跨文化协作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新马可波罗实践团用专业与温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青春的印记,也让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服务模式,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心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