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育人点亮乡土童年!中南大学“地韵湘行”支教实践团奏响乡村教育振兴青春强音

发布时间:2025-08-13 12: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妍   阅读 9.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4日至8月2日,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地韵湘行”支教实践团深入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汾市镇南岸村南岸小学,开展为期20天的暑期支教服务。这支由12名地信学子组成的队伍,以“学科赋能、文化育人”为核心理念,打造“知识-实践-情感”三维一体育人体系,为200余名乡村儿童带来一场融合地质科普、文体拓展、安全护航与文化寻根的成长盛宴,在红土地上书写了高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专业为基:地质科普点燃科学星火

依托地球科学学科优势,支教团将专业智慧转化为乡土课堂的璀璨星光。肖鑫老师以“大地缝合线”“地下承重墙”等鲜活比喻解析三峡工程地质奇迹,2309米坝长的震撼数据引发阵阵惊叹;李睿老师带领学生操作小苏打与柠檬酸模拟火山喷发,奔腾的“熔岩”让抽象原理触手可及;张志远老师则通过泡沫板碰撞实验具象化板块运动,引导思考“地质如何塑造家园”。16节互动科普课覆盖600余人次,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地球奥秘的种子。当学生主动追问工程细节、亲手触摸岩石标本时,求知的眼神成为团队专业赋能的最佳注脚。

五育并举:文体活动焕发成长活力

清晨7点半的操场,师生并肩奔跑的身影划破晨雾。每日2公里晨跑锤炼意志,系统化篮球训练培育团队精神——尘土沾满裤脚的少年们,从运球生疏到流畅完成绕杆突破,汗水中淬炼出拼搏筋骨。夏夜“村BA”赛场,支教团与村民共赏球赛,欢呼声点燃乡村激情。艺术课堂上,贺涛老师带领合唱《小美满》,纯净歌声抚慰心灵;绘画班“十年后的自己”主题创作放飞梦想;杯子舞《稻香》的节拍中,孩子们指尖相触、协作共舞。多维度的文体课程,让体育之魄、美育之情在乡土间扎根。

安全护航:筑牢乡土生命防线

守护稚嫩生命,是支教团刻不容缓的使命。团队联合村委会开展“防溺水护学”专项行动:悬挂30余处水域警示牌、布设救生设备,在河道源头筑起物理屏障;早晚高峰值守“护学岗”,疏导交通、劝阻危险行为;10场主题班会中,学生演练抽筋自救动作,熟记“叫叫伸抛划”施救口诀。道路安全课上,玩具车演示盲区风险,“一慢二看三通过”的模拟练习让交通规则内化于心。村妇联主任陈建月感慨:“这群青年用‘志愿红’守护‘少年安’,填补了乡村暑期安全的空白。”

文化寻根:乡土情怀薪火相传

从渡头古城商周陶片的触摸,到石门村明代飞檐下的工匠智慧感悟;从竹树脚革命旧址聆听贺辉廷烈士事迹,到东林寺素斋中体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支教团将课堂延伸至田野古迹,在千年文脉中厚植家国情怀。探访临武鸭产业链更成特色实践:孩子们见证智能孵化机的生命奇迹,体验鸭场喂养乐趣,理解科技如何赋能家乡特产。村支书贺周俊评价:“青年们唤醒的不只是知识火种,更是文化自信的根系。”

双向奔赴:家校同心共育未来

为深化育人实效,支教团踏遍周边村落开展家访。成员们携带“一生一档”成长记录,与家长共商学业劳动平衡之策;针对留守儿童需求,承诺开设家长课堂、提供学习资源。这份诚意换来深度信任:文艺汇演当日,舞台下挤满举手机记录的家长,合唱《萱草花》的歌声中,孩子与老师相拥落泪。当《星辰大海》的朗诵声响彻村庄,当篮球少年肩扛教练欢呼胜利——20天的汗水与热爱,终在星辰夜幕下凝成永恒。

地韵不息,行迹永镌。 这支以地质锤为图腾的团队,用20天将“知行合一”的校训刻进南岸村的夏天。他们离去时,行囊中满载孩子们手绘的“理想家园”图景;而红土地上,科学探索的火炬已然点燃。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正以星火燎原之势,托举起乡村振兴的朝阳——因为每一个被知识照亮的童年,都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妍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