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工商学院国际商务学子电商赋能非遗与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09 23: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毕凯悦   阅读 91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毕凯悦)在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7月25日至30日,国际商务学院“薪火相传”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徽州,开展为期6天的“电商助农、文旅推广与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徽州非遗、农产品及文旅产业,通过“调研-实战-策划”模式,探索电商赋能传统产业新路径。

西溪南寻韵:非遗传承与电商初体验

实践团首站走访西溪南古村落,与黄山市徽州砖雕传承人吴仕杰先生和黄山市木雕传承人吴玉林先生等非遗匠人深入交流,梳理出“线上流量不足”“包装同质化”等销售痛点,针对性提出“文化故事植入”“短视频场景化展示”等解决方案。针对黄山毛峰、笋干等特产的调研显示,其线上溢价空间达20%-30%,但包装标准化率不足40%。7月26日,团队开展首场非遗手工艺品直播,2小时内吸引416名观众,获3.9万点赞,进房率31.93%,数据表现优于同类优秀主播。

共建仪式:青春聚力 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7月26日下午,实践队与西溪南村委会举行共建仪式。吴志明书记介绍了村落以徽派古建为核心,拥有丰富非遗和生态农产品,但面临“非遗传播有限”、“农产品销路窄”及年轻人口外流问题。随后,吴晓勇书记介绍西溪南建设努力,期望借力各方激活非遗与农产品资源,吸引青年返乡,共筑活力徽州古村典范。基于此,双方围绕“电商激活本地资源”深入探讨,达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识。

屯溪老街实战:破解商户转型难题搭建线上线下桥梁

7月28日,团队调研屯溪老街多家百年老字号,发现仅3家商户拥有直播间,67%商户因“缺乏运营人才”“担心线上冲击线下”对转型持观望态度。为此,团队策划“扫码领非遗体验券”“线上预售享8折”等联动活动,设计3套融入“徽商故事”的电商主页草案,并形成《屯溪老街电商发展建议报告》,提出“校企共建运营实训基地”等5项具体方案。队员何佳在日志中写道:“老字号掌柜主动询问短视频技巧时,我真切感受到传统商业拥抱数字经济的迫切性。”

徽州博物馆悟道:文化元素赋能电商创意

实践团走进徽州文化博物馆,开启文化溯源新旅程。博物馆中,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徽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精美典雅的徽州文书、意境深远的新安画派作品等珍贵展品映入眼帘。队员们沉浸于徽州历史、民俗与艺术的殿堂,跟随讲解深入解读“马头墙纹样”“新安画派意境”等20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深刻领悟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家族伦理与艺术追求。这些从历史深处提炼出的文化符号,成为团队创作的灵感源泉,最终转化为多份融合徽州文化精髓的电商创意方案,并向当地积极推介其应用价值。

大峡谷赋能:生态农产与“文旅+”新构想

7月29日,实践团深入徽州大峡谷5个行政村,团队了解到高山茶叶、山核桃等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比高(约35%),品牌认知度局限于周边。团队在茶园、蜂场等周边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并针对物流和品牌问题设计6种溯源包装方案,规划3条结合徒步和茶园采摘的旅游路线。

此次实践形成多份涵盖非遗传承、农产品销售、文旅推广的调研报告,开展多场电商直播,拍摄大量非遗技艺、特产及古村风貌视频素材,记录数十家商户经营现状与转型需求,为后续合作奠定基础。队长王诗雨表示,团队将持续跟踪需求,推动“电商赋能”从短期实践转化为长效机制,通过校园义卖、线上展厅等形式,持续助力徽州乡村振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毕凯悦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