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青鸽永翼”实践团赴晋豫两地开展黄河流域实地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8 17: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雅馨   阅读 9.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了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响应“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号召,学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法,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青鸽永翼”实践团于近日前往晋豫两地开展黄河流域实地调研活动。

(一)中原“治黄重器”小浪底枢纽

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们首先来到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他们俯瞰着壮阔的黄河水,认真聆听工作人员对小浪底工程的整体构造、功能及运行原理的详细讲解。通过讲解,成员们了解到,小浪底水利枢纽通过调水调沙技术,有效减少了河道中的泥沙堆积,使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降了3.1米。这一措施极大地保障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为沿岸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小浪底调水调沙场景

在调水调沙观景台,实践团有幸目睹了小浪底调水调沙的震撼场景。黄河水奔腾而下,裹挟着大量泥沙,气势如万马奔腾,场面壮观非凡。这一景象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力,也彰显了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有效治理黄河的智慧。团队成员们纷纷用相机记录下这令人震撼的瞬间,并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收集,深入了解调水调沙对黄河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二)三晋“城市绿脉”汾河公园

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从望岳阁出发,沿滨水步道步行至鱼鳞坝,实地考察汾河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成果。2017年的卫星影像显示,望岳阁所在的区域曾是一片荒滩,如今已形成了“一河两岸、三带贯通”的生态格局,防洪堤与景观带的有机结合,完美体现了“系统治理”的理念。在中段湿地保育区,汾河的芦苇荡中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实践团成员观察到了包括黑水鸡和白鹭在内的12种水鸟。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汾河公园

根据成员的实地考察和数据查找,太原汾河景区现有绿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为3000万立方米,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Ⅲ类标准以上,共有165种水鸟在此栖息。其中,鱼鳞坝是该地区的重要水利工程,由1.2万块青石砌成。它不仅保留了传统堤坝的防洪蓄水功能,还通过阶梯式设计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叠水景观。通过实地观察、数据收集与交流探讨,实践团成员真切感受到汾河治理带来的生态蝶变,深刻领悟黄河治理中“久久为功”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考察汾河

此次实践活动的圆满完成,不仅是对黄河流域支流治理成果的一次深度调研,更是实践团践行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展望未来,“青鸽永翼”实践团将继续深入其他地区开展多样实践活动,认真整理调研成果,形成详细的分析报告,并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鼓励更多青年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保护母亲河贡献青春力量。(撰稿:亢甜怡 翟佳伊  图片:吴雅馨 翟佳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雅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