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大“碳启绿途”实践团:解绿色密码 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5-07-31 21: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顾欣悦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7月11日至15日,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梦中国”实践团深入江西省景德镇、九江、庐山、南昌四地,开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解码生态中国密码”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团队聚焦“传统产业转型—流域生态保护—森林资源管理—都市低碳生活”四大维度,以专业视角探寻绿色发展路径,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瓷都寻脉:解码陶瓷产业的低碳智慧

7月11日,景德镇作为始发站,团队深入陶阳里历史文化区和陶阳新村。成员们系统考察了从明清柴窑余热利用到现代燃氧梭式窑的技术跃迁,深刻感悟陶瓷烧制技艺中蕴含的悠久节能智慧。青年陶瓷工艺师们分享了原材料革新、烧成技术升级等低碳转型实践中的挑战与突破,环保新材与低碳文创产品让成员们切身感受到绿色转型的蓬勃生命力。队员宋瑛杰感慨:“窑火变迁史,是一部传统工艺与绿色转型共鸣的低碳启示录。”

▲团队成员调研陶瓷产业绿色转型并与工艺师交流

长江护航:科技赋能生态保护实践7月12日,实践团转赴九江浔阳楼文化区,以“实地采样+数据分析+理论学习”三位一体模式开展“长江大保护”调研。在鄱阳湖源头水域,团队科学布设10个采样点,系统检测水样关键指标,积累长江生态保护一手数据。通过对比长江治理成效展板,成员们深入探究水质改善路径,实地体悟九江推进产业数智化改造与绿色化转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成员们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观察窗口,通过理论知识+社会实践深化生态文明认知,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征程中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成员在长江流域进行科学采样监测

庐山答卷:立体呈现生态治理中国方案

7月13日,团队在庐山开展立体调研:

一、碳汇评估:在好汉坡区域,团队通过分点取样测量树木胸径推算林龄,为区域碳汇管理估算提供数据支撑。

二、植被监测:无人机升空航拍同步捕捉植被群落分布特征,测算森林覆盖率。

三、湖泊治理:走访如琴湖队员们实地观察常态化清淤作业与水生植物净化系统运作,景区负责人指着新铺设的截污管网表示:“工程全覆盖后,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标准。”

本次实践,不仅用科技手段获取了森林演替、碳汇潜力、植被覆盖、水质治理的一手数据,更亲身见证了“标本兼治、软硬结合、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立体实践,深刻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命力。

▲图为无人机助力庐山生态资源监测

地铁倡新:绿色风尚涌动洪城

实践收官于南昌八一广场地铁站。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梦中国”实践团联合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在南昌地铁站开展“低碳环保绿”主题宣传活动。团队成员向过往乘客客宣传展示实践团队在景德镇九江两地的实践成果。活动通过科普宣讲、问卷调查、互动DIY等形式推广地铁低碳价值。将专业知识融入趣味问答,大力弘扬低碳环保理念。活动现场,实践团把环保理念融入每一个细节,使用环保纸张、环保颜料、绿色纸花。以实际行动为绿色低碳代言。

▲图为青年学子在地铁站向市民宣讲低碳知识

青春聚力:山水间的时代答卷

五天的江西大地穿行,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立足材料、物理学科专长,将论文写在绿水青山间。从景德镇窑炉的技术革新,到长江岸线的科学监测;从庐山森林碳汇的精准评估、湖泊治理的系统方案,再到地铁站内绿色生活方式的生动传播,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刻解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密码。将把江西之行的思考与采集的“绿色密码”带回校园,转化为服务“双碳”目标的青春动能,继续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奋笔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生态篇章。

▲图为图为团队成员与地铁志愿者合影

撰文 | 顾欣悦、宋瑛杰

图片 | 赵胡煜、黄耀威

审核 | 李泳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顾欣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