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大学“青医研学·乡行助健”实践团“研-服-转”闭环书写健康中国乡村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30 21:5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爱洁   阅读 10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响应“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号召,大理大学医学部“青医研学·乡行助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于7月3日至12日,深入大理市古生村等20个村落及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医院等地,开展了一场为期10天、多维赋能、知行合一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思想铸魂”与“专业赋能”为双核驱动,创新构建“调研-服务-转化-育人”四维闭环实践体系,将青春汗水挥洒在苍洱大地,为基层健康注入蓬勃动能。

一、双核驱动强根基:思想铸魂与专业赋能并行

实践团坚持思想引领与技能锤炼并重,在启程前精心组织岗前“双轨培训”。王星老师以“健康中国与青年担当——从滇西抗战医疗卫生史中汲取力量”为主题讲授微党课,引导队员从“以生命赴使命”的滇西抗战医者精神中,体悟新时代医学生“医者仁心、攻坚克难、扎根大地”的三重使命。同步开展的健康体检标准化技能培训,采用“情景模拟+纠错反馈”模式,强化血压血糖测量、医患沟通等实操能力,为深入基层筑牢专业根基。

二、多维创新优服务:精准对接基层健康需求

面对乡村健康服务痛点,团队创新打造全链条、在地化、分众化服务体系:

1.闭环调研转化体系:

深入200余户老年家庭完成220份有效问卷,精准识别“50%高血压患者未定期监测”等核心问题。创新举办“银发健康数据转化工作坊”,设计兼具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慢性病管理口袋卡”5项,入选“基层健康工具包”回馈村民。

2.“移动健康基地”全域覆盖:

在洱海廊道设立“青囊伴洱行·健康博览汇”移动科普站,六大功能区吸引超1200人次参与。创新采用“健康脱口秀”与《甄嬛传之健康秘籍》小剧场形式,将“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一啤酒瓶盖”等硬核知识化为“健康梗”,破除认知壁垒。

3.“健康包+”三位一体模式:

首创融合民族元素的手绘“家庭健康包”,内置碘伏、艾草锤及健康册。入户配送时配套10分钟以上急救教学,实现“物资+技能+理念”精准送达,累计发放260余份。

4.“医教结合”守护特殊群体:

在儿童福利院开展“初遇·守护启航”、“进阶・精准护航”及“深化·赋能成长”行动。通过游戏化评估、阶梯式康复训练及“医疗+美育”融合活动,为特殊儿童建立健康档案,促进身心协同发展。

三、深融乡土显担当:青春足迹丈量健康中国

实践团将服务深度融入乡村肌理,在行走中践行医学使命:

1.问需健康“守门人”:

访谈村医群体,记录其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慢病管理、新媒体科普的探索,聚焦其对设备更新、药物目录优化、协同机制提升的迫切呼声,形成政策优化一手资料。

2.解码健康长寿密钥:

寻访30余位八旬以上健康老人,抢救性记录“晨饮淡盐水+薄荷茶+玉米糊”等白族传统养生智慧与“手不闲、心不慌”的劳作养生观,活化制作短视频、漫画传递“适度”健康哲学。

3.构建“校-村-医”健康网络:

结合入户数据与12位村支书座谈,推动建立“青医健康服务站”,获场地支持。在古生村开展“守护银发·关爱童颜”全龄健康科普,六大功能区服务300余人次,学校党委副书记杨洪现场指导,肯定“实践育人+民生服务”模式价值。

4.青春暖桑榆:

走进南山养老院,教授“拍拍操”、赠送艾草锤,与老人共唱红歌,将健康关怀与情感陪伴送至床前。

四、知行合一育英才:田野课堂锻造仁心仁术

实践活动成为医学生成长蜕变的鲜活思政课堂与专业练兵场:

锤炼实践本领:

从福利院独立完成康复训练的儿童笑容,到村民从生涩到规范掌握海姆立克法,服务对象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对专业价值最有力的诠释。医院“第三视角”调研,深化对乡村就医“堵点”的认知。


五、青春作答时代 仁心点亮乡野

十天征程,“青医研学·乡行助健”实践团步履坚定:累计服务超2500人次,完成健康筛查500余人,建立健康档案300余份,发放调研问卷1300份,创新产出健康工具包、科普短视频等成果。团队以“双核驱动”筑牢信仰与技能之基,以“多维创新”破解服务下沉难题,以“深融乡土”诠释青年担当,更以广袤田野为课堂,锻造了一支心怀“国之大者”、本领过硬的新时代青医队伍。当青春“医”路与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伟业同向同行,理大医学学子正以仁心仁术,在苍洱大地书写守护人民健康的最美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爱洁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