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张国权 龚思宇)“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心续梦支教团(以下简称“夏心”)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二完全中学(以下简称“施甸二中”)开展“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系列志愿活动。这是支教团连续第四年在此开展支教服务。
夏心以“人工智能+生涯心理”为特色,与北京师范大学育云队支教队(以下简称“育云队”)深度合作,为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高校方案。
两队合照
篝火作炬,照见心灵晴空
火把映夜,青春淬火。为纾解高三学子备考倦意,升腾奋进志气,7月19日火把节当晚,施甸二中举办“青春焰聚·二中燃夜”篝火晚会。节目由学生自主报名,夏心与育云队队员共同指导排练,涵盖经典电影桥段模仿、歌曲合唱、小品等,两支教团队分别演唱歌曲串烧。
现代舞《画皮》照片
夏心合唱节目照片
节目在学校石鼓广场展演完毕后,支教队员引导学生有序前往篝火场地。全体师生围火打跳,踏歌而行;支教队员与学校教师全程维持秩序,确保安全。
篝火晚会现场照片
“这次火把节特别由意义!”施甸二中的王同学激动地说,“和同学们一起打跳时,最近的烦恼一下就烟消云散了!”这次篝火晚会释放了学生压力,也拉近了师生距离。
聚焦心理,指引生涯
高三备考阶段,焦虑与迷茫交织成学生心头的双重迷雾。为精准驱散疑云、科学锚定航向,7月20日举办施甸二中以第二届心理健康文化节,夏心与育云队各布5个摊位,共设10个摊位,融心理科普、表达训练、生涯导航、非遗手作与资助政策于一体,以美育人、以体强心、以德铸魂,为青春定向,为梦想蓄力。
教育资助政策普及摊位
于繁重课业间辟一隅静土,非遗扎染与古法蓝晒以沉静工序稀释焦虑,使古法技艺与少年心灵深度对话,织就抚慰心绪、疗愈精神的丹青长卷。
正在晾晒的学生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串珠
“觉察·OH卡”“灵感·拼贴诗”等活动引导学生把朦胧情绪外化为可见符号,在自我对话中探微内心;“价值观保卫战”“绘制未来”借角色博弈与愿景画布,将抽象生涯转译为可触图景,锚定职业坐标。针对学生经济顾虑与志愿盲区,现场专设助学贷款、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等政策解读摊位,以案例、数据与互动问答打通信息堵点,护航每一个“不敢想”的梦想。
夏心支教队员与学生交流
本次活动充分整合高校暑期实践资源,以青少年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工智能探究世界
为利用人工智能“协助消除获取学习机会和资源的障碍,补齐教育短板,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夏心在施甸二中启动“AI向未来”体验营。支教队员借高清图解、沉浸短片与鲜活案例,系统阐释人工智能概念、产业场景与操作逻辑,并示范如何运用提示词精准驱动大模型完成创意写作、图像生成等,随后组织现场竞速赛,让学生在真实调用中感受AI生产力,激发数字时代的新质学习力。
AI教学课堂
活动以“理论—实践—竞技”三阶递进,队员先拆解提示词逻辑,学生随即上手生成文本与图像,现场调试迭代,熟悉ai运用方法。比赛命题“奋斗者的勋章”令AI作诗,“青春的调色盘”命其作画;诗意与色块同屏交锋,不断迭代,文字的温度与像素的张力相互印证,既让奋斗精神可视可感,也让青春的万千色彩拥有了可朗读、可分享的全新载体。
AI创作大赛赛场照片
支教队员小张感慨道:“AI课堂给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数字火种已经在山乡少年心中点亮,我相信这颗火种会越烧越旺,照亮他们未来的求学之路,让他们在数字时代拥有更多可能。”
此次系列活动中,夏心既展现出专业优势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更是探索出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未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夏心续梦支教团将持续探索“支教+”新模式,积极投身偏远地方教育事业,以青春力量助力西部教育振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国权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