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晨”爱心支教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陕西周至暑期社会实践队:薪火传非遗·沐晨润童心(二)

发布时间:2025-07-28 21:0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邹瑶萍 甘佳妮 李雯婕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期,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沐晨” 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金凤小学持续开展以剪纸、漆扇、扎染为载体的非遗传承活动,将传统工艺教学与青少年关爱守护深度融合,从美育的角度出发,为乡村教育注入文化活力,助力 “三下乡” 社会实践走深走实。

剪纸传艺:红纸间播撒文化自信

7 月 16 日,支教队以剪纸非遗为主题开展活动。队员邹瑶萍、张家宝系统讲解剪纸艺术的历史脉络 —— 从西汉起源到唐宋成熟、明清鼎盛的发展历程,结合窗花、门笺、喜花等民俗载体,生动阐释其在节日庆典、婚嫁礼仪中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建立对非遗文化的系统认知。

实践环节中,队员采用 “分层指导” 模式:针对低龄学生简化折叠、描线步骤,引导完成对称图案;为高龄学生拓展四折五角等复杂技法,鼓励创作个性化作品。教学全程融入成长关怀,通过一对一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对性格内向学生以 “作品创意点赞” 引导敞开心扉,在剪刀与红纸的互动中,既培养动手能力与审美素养,更强化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漆扇润心:千年技艺里传递青春温度

7 月 17 日,支教队聚焦漆扇非遗开展特色活动。队员张家宝、邹瑶萍带领学生回溯漆扇千年历史:从战国竹扇髹漆的防潮智慧,到唐宋成为宫廷贡品、文人雅物的文化演变,再到明清通过贸易展现东方美学的传承脉络,让学生触摸非遗背后的历史厚重。

实践环节凸显以“专业手把手指导 + 全方位关怀”,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体验:提前备齐大漆防护用品,强调操作规范;从扇面清洁、漆液摇匀到漂漆技法,每一步均耐心示范,鼓励学生尝试平入、波浪等不同手法释放创意。过程中,队员全程关注学生情绪,以 “你的配色像雨后的天空” 等鼓励性话语,让文化传承与心灵陪伴同步发生,实现 “非遗滋养” 与 “青春关爱” 的双向赋能。

扎染织梦:蓝白之间培育多元素养

7月18日,支教队开展扎染非遗传承活动。队员甘佳妮、李雯婕详解扎染 “古称扎缬、绞缬” 的历史渊源,从黄河流域起源到东晋成熟的发展脉络,解析 “鱼子缬”“鹿胎缬” 等传统纹样的文化寓意,让学生理解这一 “无针线刺绣” 的民间智慧。

实践中,团队严格遵循传统工艺规范:提供原色织物与蓼蓝、板蓝叶天然染料,分步指导 “扎花 — 浸染 — 晾晒 — 拆线” 流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分层任务:基础组学习简单捆扎,创意组尝试组合技法,在观察色晕自然形成的过程中,渗透 “接纳差异、尊重独特” 的包容教育。同时结合植物染料讲解环保理念,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引导的有机统一。

此次系列活动是 “沐晨” 支教队践行 “三下乡” 宗旨的生动实践,通过 “非遗 + 关爱” 模式,既丰富了乡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为非遗传承与乡村美育搭建了桥梁。团队表示,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以文化为纽带、以关爱为支撑,为乡村青少年成长与非遗活态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立项单位: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学院

图文来源:“沐晨”爱心支教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陕西周至暑期社会实践队

图文编辑:张家宝 张吴奇

图文排版:邹瑶萍 甘佳妮

审核:张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雯婕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