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微光点亮“百千万”育人路 ——广外法学院灯塔引航突击队助力未成年普法教育

发布时间:2025-07-27 20: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凯琪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7日讯(通讯员 林凯琪、朱梓茵)七月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山风裹挟着夏蝉的鸣唱,一场特殊的“法治课堂”在桂头镇民法典广场点燃热情。法治中国的恢弘蓝图中,青少年是未来的绘制者;法治社会的坚实根基里,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是关键的基石。广外法学院灯塔引航行动队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深入乳源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摊宣活动,以实际行动服务“百千万工程”。活动中,灯塔引航行动队与参与者们对话互动,深入交流、探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话题。来自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红云中心学校的吴依繁老师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乳源实验学校的侯瑞国同学向行动队分享了自己心中的未成年法治教育。

“没想到能在游戏里学到课本没有的法律知识!”侯瑞国,现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乳源实验学校。作为乳源本地七年级学生,他在学校学习《道德与法治》一课,对身边的法治盲区并不陌生。当晚参加灯塔引航行动队的普法活动,他倍有感触。在网络、日常学习中了解到的“高年级同学在厕所围堵低年级同学”的场景,曾让他困惑又无力。而这次活动让他明白——反抗不是硬碰硬,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才是正道。上网不能随便辱骂他人、遇到校园暴力要告诉老师家长——这些以前不知道的已成法条的“规矩”和应对方法,现在牢牢刻在他的心底。

突击队成员林凯琪与侯瑞国同学交谈

“我们会通过学校、网络等途径接触和学到一些法律知识,但还是很少,我觉得这样现场的直观的普法宣传效果会更好,大家更容易记住学到的法律知识。”侯瑞国认真地说。当被问及对活动的期待,他表示:“希望这样的普法宣传能多来我们这儿,让更多同学知道,法律能给我们撑腰,法律也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侯瑞国的心声,正是“百千万工程”中“育人筑基”理念的生动注脚。在县域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未成年人法治意识的提升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灯塔引航行动队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让法治种子在青春心田生根发芽。

吴依繁老师,现在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红云中心学校担任四个年级、多个科目的任课教师,她对这场“及时雨”般的普法活动感触更深。作为身兼数年级数科教学任务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对于未成年人法律教育,她常年面临“想教却没时间、想讲却不专业”的困境。

这种困境在特殊群体中更为突出。吴老师观察到,许多未成年人因父母离异、外出打工等原因,更易陷入法治认知的盲区,隔代教育的溺爱让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叛逆期的冲动又让他们误认“未成年就能免责”。吴老师坦言,“我们太需要专业力量来补位了。”灯塔引航行动队带来的普法手册,不仅详细解读了网络暴力、校园欺凌的法律边界,更提供了 “授人以渔” 的解决路径。吴老师将灯塔引航行动队制作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故事册带回学校,发放给红云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将这份法治宣传教育带给孩子们。

 突击队成员林凯琪与吴依繁老师(右)采访后留影

“希望你们普法队伍有机会能来到红云学校,让我们的孩子们更近距离接触法律、学习法律。”吴老师笑着向灯塔引航行动队的成员们表达期待。正如“八五”普法规划强调的“精准普法”,只有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成长环境、不同认知特点“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才能让法治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广外法学院灯塔引航行动队的实践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游戏互动,用手册细化“网络暴力维权步骤”,让专业力量下沉基层。未成年人普法,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关乎法治中国未来的“大事”。从乳源的山区校园到更广阔的神州大地,只要我们持续厚植青少年法治沃土,就一定能培育出更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青年,为法治中国筑牢最坚实的青春根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凯琪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