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师生探寻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6 23: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啸芸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让传统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蓬勃动能,7月11日至17日,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耀华铜韵”实践队奔赴铜川,以传统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研、参观等方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传承非遗技艺,增强青年的实践能力。深入探寻历史文化遗迹,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循百草济世足迹,燃青衿传承星火

社会实践队首站从西安工业大学出发,深入药王故里铜川市,开展了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之旅。实践队来到坐落于药王山麓的孙思邈纪念馆——这一集中展示药王文化遗产的核心场所。通过系统性参观学习,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隋唐时期医药学家孙思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医药发展的不朽贡献。纪念馆将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相结合,团队成员亲身参与了多项文化体验活动。随后,队员们探访了药王山,在这位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隐居行医之地,切身感受其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与医学遗迹。在黄芩生产基地,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黄芩的种植技术与生产流程,使队员们认识到黄芩种植不仅是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产业。参观结束后,团队系统梳理总结此行的所见所学,形成详实的学习笔记与实践成果汇编。为后续更有效地推广、弘扬和宣传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全方位提升药王故里形象,并助力将这一宝贵的“资源宝地”转化为充满活力的产业新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队在药王山集体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队成员跟随老师在黄芩生产基地基地进行考察

耀州古韵传薪火,瓷艺新风续华章

7月14日至7月15日,为调研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实践队来到了耀州窑遗址和唐三彩遗址。千年古窑前,静默的遗迹仿佛化作流动的时光机,耳畔似能听见昔日工匠的号子与轮车声,指尖掠过残存的匣钵,仍能感触陶瓷业鼎盛时代的心跳。保存完好的烧造现场,为众人勾勒出产业演进的清晰年轮。接着,实践队来到久负盛名的陈炉古镇,古镇依山而建,层层窑院鳞次栉比。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陈炉古镇耀州窑博物馆,馆内历代瓷珍陈列其间:唐之雄浑、宋之雅丽、明清之延续,刻花若云行水流,印花似锦上添花,将东方瓷韵演绎得淋漓尽致。为切身感受泥土的蜕变,实践队深入当地陶瓷作坊,亲手体验拉坯成型、釉下彩绘等关键工序。同学们兴致盎然地动手尝试,初试啼声的陶坯虽显朴拙,却承载着亲手创造的喜悦与对千年窑火淬炼的工匠精神的深刻体悟。

图为实践队成员亲手体验制瓷器

▲图为成员们参观耀州窑陈炉博物馆 

此次实践之行,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探索。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的挖掘与利用、都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耀华铜韵” 实践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不断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撰文 | 郑啸芸

图片 | 郑啸芸

一审 | 李菲菲

二审 | 任梓怡

三审 | 李山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啸芸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