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如流星,眼似电;身如蛇形,步赛粘”—— 当古拳谱的文字被拆解成发力技巧,当武术招式的讲解变成语言表达练习,一场别开生面的 “武韵文心” 主题语文课在教室拉开帷幕。这堂课以武术为载体,将沟通力、阅读力、表达力等语文核心能力融入拳脚之间,让学生在攻防进退中体会文字的力量。
根据生活实际撰写的一份 “武术培训协议” 片段引发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当 “培训期间受伤,后果自负” 的霸王条款,遇上 “教练失误负责、个人违规自担” 的细化约定,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语文的 “阅读力” 就是现实中的 “防守术”,能帮大家避开文字陷阱,就像武术中的格挡动作一样重要。
如果说古文翻译考验 “阅读理解力”,那现代招式的 “指令传递” 则聚焦 “表达精准度”。课堂上,学生两两一组,分别拿到 “提膝劈掌”“马步架打” 等现代招式名称,其中一人负责口头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上台表演。
而最有趣的是 “仆步穿掌” 的演示。“左腿弯曲下蹲,右腿伸直,左手向上伸直,右手对着脚尖。” 随着指令,表演者的姿势逐渐标准,而当描述中加上 “掌心朝前,右手做动作时要有向前推的劲儿”,整个动作瞬间从 “形似” 变成了 “神似”。老师也由此引导学生们关注到“文字就像动作的 “说明书”,读得懂才能做得对,说得清才能传得准。”
“原来差几个字,动作效果就差这么多!” 同学们纷纷感叹。
这堂将武术精神与语文能力深度绑定的课程,让 “语文无用论” 不攻自破。当学生们发现,看懂协议、讲清招式、写下荣耀都离不开语文时,文字已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成为了可用于生活、可赋能成长的 “实用功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