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架桥,乡音作舟,共绘文旅新图景——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微光实践队探索特呈岛文旅融合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20 17: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丹娜 韩婷婷   阅读 9.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陈丹娜 韩婷婷)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海岛文旅融合发展水平,7月15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微光实践队走进湛江市霞山区特呈岛,与岛内民宿经营者、游客代表相聚在被红树林环抱的听涛亭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的推普畅谈会。此次会议以“普通话架桥,乡音作舟”为鲜明主题,共同探讨普通话推广新路径,旨在以普通话为纽带,架起沟通桥梁,让乡音小舟承载文化记忆,从而实现推普促文旅、语言助振兴的共赢目标,赋能特呈岛文旅新图景的绘制。

图为推普畅谈会大合照。 余旭涛 供图

语言壁垒痛点:民宿经营者的“桥”与“舟”之思

在畅谈环节,民宿经营者们向实践队员分享了在日常经营中经常遇到的语言问题,强调普通话作为“沟通桥梁”的关键作用。特呈岛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吸引四方游客,例如茂密的红树林生态景观、原始海滩的落日胜景以及百年渔村的历史文化等,这些“美”具体体现在游客体验的方方面面。然而,语言交流障碍常常导致沟通问题。一位有着多年经营经验的民宿老板感慨道:“普通话是与游客们沟通的桥梁,学好并规范使用普通话,才能更好地把特呈岛的“美”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特呈岛,从而促进特呈岛旅游业的发展”。

图为畅谈会上,民宿老板陈先生(右)正向微光实践队员生动讲述语言沟通对提升游客体验的重要性。余旭涛 供图

游客需求显方向:从“听懂”到“读懂”的文化共鸣

游客代表们结合亲身经历向特呈岛的推普工作提出了精准建议,并强调乡音作为文化“载体之舟”的珍贵价值。来自四川的游客代表李女士表示,她也曾因语言障碍错过深入了解渔家传统“出海仪式”的机会,仅通过手机翻译勉强了解其文化内涵。“如果能用普通话介绍仪式背后的故事,游客的体验会更完整,也能了解到特呈岛的特色文化”。实践队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游客期待“双语服务”,既能够保留乡音特色,又提供普通话讲解,让文化传承与文旅发展齐头并进。

图为畅谈会上,游客代表李女士(右)正向微光实践队员提出关于特呈岛推普工作的建议。 蔡佳略 供图

精准施策破困局:从“畅谈”到“行动”的实践路径

为精准定位特呈岛的推普着力点,微光实践队成员在7月11—17日期间深入岛内巷陌渔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海岛人民的日常用语习惯以及对普通话的看法,精准摸排当地居民普通话水平现状、学习意愿和具体需求。

图为微光实践队员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当地居民(右)对于普通话的看法及需求。 黎喜祥 供图

基于详实的走访调查,实践队创新推出《特呈岛应急双语手册》。该手册以现代视觉设计为壳,以渔家经验为核,将晦涩的气象谚语转化为直观的预警图示,并首创"普通话-雷州话"双语对照模式。这份独特的手册获得了当地渔民及游客的认可。正如他们所言:"现在我们的'老话'不仅能护佑渔民,也能照亮游客回家的路"。这一创新举措,既守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为旅游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范式,让特呈岛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行稳致远。

“桥”“舟”相济,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微光虽小,聚之成芒。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推普工程既架设起服务四海宾朋的"连心桥",更守护着承载文化基因的"乡音舟"。当普通话的桥梁跨越山海阻隔架起八方通途,当疍家渔歌的乡音化作载满文化密码的轻舟荡开碧波,特呈岛便在这"桥"与"舟"的协奏中,谱写出更加绚丽的文旅融合的新篇章!(通讯员 陈丹娜 韩婷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丹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