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塑非遗,童心印传承 ——大学生志愿者巧手打造“红桃粿”创意课堂

发布时间:2025-07-20 17:2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乔伟丽 吴惠真 谢儒勋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乔伟丽 吴惠真 谢儒勋)一印一世界,一粿一童心。7月16日下午,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党群服务中心内洋溢着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黏土香”。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萤火微光”实践队的9名志愿者,带着精心准备的黏土材料与粿印工具,为20余名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童趣”创意课堂。

图为小朋友近距离感受红桃粿的美好寓意 吴惠真供图

粿印传情:指尖触摸非遗密码

课堂伊始,志愿者谢同学轻轻举起一枚红彤彤的桃形粿印,印面上雕刻的石榴、蝙蝠与桃形纹路栩栩如生,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每一个图案都有它的寓意哦!”谢同学娓娓道来,“桃形代表长寿,石榴象征家族团圆,蝙蝠则是‘福’的象征。”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轮流用指尖轻触粿印上的纹路,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感受非遗文化的温度与厚度。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理解红桃粿的文化内涵,谢同学还讲述了传统制作工艺:“以前阿嬷们没有烤箱,只靠一蒸一揭,把祝福和心意都蒸进了米香里。今天突击队用黏土代替米团,但同样要把美好的祝愿捏进手心里。”一番话,让孩子们在动手之前,先用心感受了非遗背后的情感与传承。

图为志愿者耐心指导小朋友制作红桃粿 黄胤供图

五步成粿:趣味教学传承技艺

为了让孩子们轻松掌握制作要领,志愿者们将红桃粿的传统制作流程改编成“黏土版五步曲”,并创作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口令歌:“揉团团,压平平,印花纹,点红心,装竹篮。”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迅速上手,课堂气氛逐渐升温,欢笑声此起彼伏。

创意绽放:当传统遇见童真

掌握了基础技法后,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开启创意之旅。传统红桃粿在童心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生命:有的孩子用粉色黏土制作出“梦幻红桃粿”;有的大胆创新,做出点缀“可可豆”的“巧克力红桃粿”;更有孩子将粿皮染成七彩渐变,打造出口罩造型的“彩虹红桃粿”。这些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精髓,又融入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图为小朋友手举红桃粿与实践队合影 黄胤供图

“看到传统纹样在孩子们手中焕发新生,这就是非遗传承最动人的模样。”实践队指导老师动情地说道。活动尾声,孩子们高高举起自己的创意作品,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笑容灿烂如阳光。

实践队队长表示,未来将把本次活动经验整理成教学手册,助力更多非遗项目以新颖有趣的形式走进校园。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说,他要把粿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这场充满欢笑与创意的黏土课堂,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非遗技艺的乐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生根、悄然发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儒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