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彩,艺韵促振兴——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乡村振兴”突击队以非遗技艺赋能乡村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20 17:1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孔子芸   阅读 9.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孔子芸 苏子淇)2025  7  11 日至 20日,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乡村振兴” 突击队在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横石水镇江古山村,以剪纸、版画农民画、水墨画等传统艺术形式为载体,聚焦当地农忙场景与村落风貌,通过拍摄照片获取素材并结合 AI 图像生成技术进行艺术转化,推出《非遗・乡土中国》系列作品,既保留非遗古朴韵味,又以新颖视觉表达将乡村生活变为文化符号,借现代科技与传统非遗的融合展现乡土文化的诗意美学,助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剪纸:红纸上的农耕图腾

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笔触、精湛的刻刀技艺,将乡土的诗意瞬间留存,乡村景致在剪纸中定格,赋予了景物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剪纸里最鲜活的注脚。

图为江古山村农作物黑皮果蔗的照片与剪纸艺术的数字转化图

图为江古山村农作物水稻的照片与剪纸艺术的数字转化图

古建版画:刻痕间的时光剪影

版画艺术以其厚重的刀痕肌理、层次分明的套色技法,将古建的沧桑岁月镌刻留存,飞檐翘角,青砖黛瓦在木版间凝固,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历史温度,成为版画里最深刻的印记。

图为江古山村特色建筑屋檐的照片与版画艺术的数字转化图

图为江古山村特色建筑的照片与版画艺术的数字转化图

彩墨为卷:铺展山河人文长卷

农民画以浓墨重彩的风格,传统的笔触技法为根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符号融为一体,留存着笔底乡情,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技艺精髓,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持续生长。

图为江古山村稻田照片与农民画艺术的数字转化图

图为江古山村风景照片与农民画艺术的数字转化图

水墨画艺术:笔墨间的田园诗意

当水墨丹青邂逅田埂间的四季流转,以传统晕染技法,留白意境将细碎的乡居日常编织成诗意的视觉长卷,让千年笔墨焕发当代生机,将恬淡的田园景致凝练为富有精神穿透力的水墨佳作。

图为江古山村风景照片与水墨画艺术的数字转化图

图为江古山村风景照片与水墨画艺术的数字转化图

此次艺术创作形式,创新性地将乡村日常生活转化为富含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借助艺术媒介构筑起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平台之间的桥梁。这一实践不仅使质朴的乡村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度认知,更以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深刻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为江古山村的文化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延续了乡土文脉,赋予传统文化崭新的时代生命力。

撰文|苏子淇

图片|陈楠 张澄扬 董韶彦 陈昌辉 苏子淇

一审|孔子芸

二审|李佳雪

三审|郑颖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孔子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