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杨海霞)七月盛夏,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老有所乐,悦享银龄"暑期实践团的年轻身影,带着阳光般的笑容走进徐州市睢宁养老院。这一天,青春与白发相遇,欢笑与感动交织,奏响了一曲动人的敬老乐章。
一、气球载笑,童心未泯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活动室,志愿者们手中的彩色气球像一串串欢快的音符,在空气中轻盈跃动。"奶奶,这个粉色气球送给您!"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女生俯身帮老人系上气球绳,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珍宝。老人们摩挲着手中的气球,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成花朵般的笑靥。王奶奶拉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这些孩子一来啊,这儿就热闹得像过年!"简单的气球游戏,却让整个养老院焕发出久违的生机。
二、报香伴茶,岁月留声
"张爷爷,您看这篇关于医保改革的报道…"志愿者们捧着当日报纸,像给自家爷爷奶奶读家书般认真。老人们时而点头,时而插话,茶香氤氲中,新闻资讯化作温暖的家长里短。当聊到"老年大学"的新课程时,李奶奶眼睛一亮:"我年轻时最爱唱歌,现在还能学吗?”“当然可以!"志愿者小陈立即掏出手机,展示起线上课程。这一刻,报纸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成为连接两代人的情感纽带。
三、手舞时光,默契流转
"来,跟着我的节奏,一二三四…"随着轻柔的音乐,志愿者们站在老人身后,像影子般同步做着手势舞动作。起初有些拘谨的老人们,在年轻人鼓励的目光中渐渐放开。当一位爷爷因记不住动作而窘迫时,身旁的志愿者立刻放慢速度,悄悄在他耳边提示。渐渐地,整齐的手势如波浪般在室内起伏,白发与黑发在同一旋律中和谐舞动,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
四、歌声绕梁,初心永驻
午后,熟悉的红歌旋律在活动室响起。起初是志愿者们清亮的领唱,很快,老人们略带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嗓音加入进来。80岁的陈爷爷挺直腰板,歌声格外洪亮:"这些歌啊,唱了一辈子,每一句都刻在心里。"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合唱响起时,不少老人眼中泛起泪光,年轻人们也不禁动容。歌声里,是岁月的回响,是信仰的传承,更是两代人情感的共鸣。
尾声:温暖的延续
夕阳西下,分别的时刻总是来得太快。老人们拉着志愿者的手反复叮嘱:"一定要常来啊!"相机定格下这张特殊的全家福:银发与青春的笑脸紧紧依偎,背后是"尊老敬老"四个大字的鲜红横幅。返程的车上,团队成员小张在日记本上写道:"原来给予温暖的同时,我们收获的更多。"
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一场生动的生命教育。在这里,年轻人读懂了岁月的厚重,老人们感受到了时代的温度。正如那首未唱完的歌谣,这份跨越年龄的温情,必将在这座小城继续传唱下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高幸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