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教育与人才振兴是关键一环,而保障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进一步提升乡村儿童安全意识与应急自救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旗帜飘扬“医疗救护志愿服务队于 7 月 10 日至 17 日奔赴信宜市钱排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以应急救护科普为主题的 “第二课堂”,服务钱排镇周边 15 个自然村的青少年,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育与长远发展,让应急救护知识在乡村扎根,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保障。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在课堂上的互动
包扎教学,点亮急救技能之光
课堂上,志愿者们精心筹备,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知识盛宴。在包扎教学板块,课堂伊始,志愿者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创伤现场救护知识,细致剖析各种基础包扎技巧。从简单的环绕、螺旋包扎,到较为复杂的肘八字、腕八字,再到头部三角巾、悬臂、膝部包扎,每种方法都配合直观演示,让小朋友们清晰掌握关键要点。在实践环节,小朋友们积极投入,亲手进行实操,动作从生疏到熟练,他们相互交流心得,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小小急救员们初露锋芒。
▲图为志愿者为乡镇青少年演示包扎
▲图为志愿者为乡镇青年演示包扎
CPR 与海姆立克,守护生命关键技能
而 CPR(心肺复苏术)作为急救中的关键技能,也在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志愿者们借助模拟人,生动形象地展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操作步骤,强调按压的频率、深度以及人工呼吸的正确姿势。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纷纷尝试操作,感受急救的节奏与力度,深知在关键时刻这一技能能够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样是本次课程的亮点之一。志愿者们通过模拟场景,形象地展示当有人遭遇气道异物梗阻时,如何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紧急施救。从背后环抱、定位腹部,到快速向内向上施压,每一个动作都精准示范,让小朋友们明白这一急救法能在危急时刻快速排出气道异物,避免窒息危险。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进行互动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
家庭意外应对,实用知识护成长
在应对常见家庭意外方面,课程内容丰富实用。龋齿板块,绘声绘色讲解龋齿形成过程,亲身示范标准刷牙顺序,引导小朋友们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减少致龋食物摄入。鼻出血时,纠正错误仰头姿势,传授正确压迫止血法;中暑部分,形象描述典型特征,普及迅速脱离热源、降温等紧急处理步骤。
动物咬伤应急处理更是重点。蚊子叮咬后,教导如何正确止痒消肿与预防蚊虫叮咬;面对蛇类,科普辨识毒蛇技巧,强调远离危险区域,遇蛇咬伤时沉着冷静处理,从稳定情绪、限制活动到简易急救措施,全方位守护安全。烫伤处理则牢记 “冲、脱、泡、盖、送” 五大原则,借助案例与模拟场景,加深小朋友们对正确操作流程的印象,确保关键时刻能采取有效自救或互救措施。
▲图为志愿者为乡镇青少年开展“家庭意外事故处理”课堂
▲图为志愿者指导乡镇青少年辨别蛇是否有毒
齐心协力,共筑乡村安全防线
整个课堂,小朋友们全神贯注听讲,踊跃参与互动,提问环节积极举手,实践操作时一丝不苟。他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急救知识,更在实践中增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自信与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小朋友们对急救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课堂反馈积极,参与度极高,充分展现了他们对学习急救技能的热情和认真态度。
▲图为志愿者与乡镇青少年在课堂上的互动
这一主题的第二课堂,为小朋友们的成长道路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开展此类有益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安全的种子,静待其成长为守护自身与他人健康的参天大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沛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