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姚元湾、吴翠萍、卢乐怡)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与心理素养培育的号召、切实帮助乡村地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025年6月25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润心筑梦实践团再出发,分别前往台山市、四会市开展为期9天的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实践团坚持五育润心,用“学、践、链、聚”四支笔绘就多彩的乡村青少年“心图谱”,为1000多名师生和家长带来丰富的心灵“大餐”,助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
▲图为图为实践团与四会市石狗学校的同学们合影留念。王晓婷 供图
五育融合浸润心灵
实践团坚持五育润心理念,结合专业特色和所学知识为台山市都斛小学、四会市石狗学校、邦元名匠职工子女开设了《国旗飘扬》《快乐交往,合作共赢》《童心花语》《以法为盾·青春同行》《探秘四会之旅》、科普游园会等包含德智体美劳五类“养分”的20余节小课堂。
▲图为实践团在四会市石狗学校开设模拟法庭。孙雅雯 供图
四会是中国玉器之乡,实践团为四会的孩子们打造了包含玉石对对碰、卞和献玉小剧场、玉器拍卖会等沉浸式玉石文化课,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参与表演、回答问题,不仅学习了玉器知识,更传承了玉所蕴含的谦虚智慧、品德高洁的文化底蕴。针对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交往问题,实践团设计了“珠行万里”“同舟共济”的团辅游戏,让孩子们在参与游戏、分享感悟中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反诈防间、法律小课堂教会孩子们防诈技巧和法律知识,从而提升应对成长难题的智慧;手工缠花、“我会做家务”则引导孩子们在劳动中锻炼本领、提升个人价值……一节节融合“五育”的有趣课堂,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本领、浸润心灵,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现代技术畅联城乡
为打破城乡资源壁垒,让乡村青少年共享优质心育资源,实践团融合AI前沿技术为乡村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数字方案。团队指导老师以《智能时代如何用视频叙述育人故事》为题,为台山市都斛镇中心小学的班主任和心理老师们带来实用讲座,围绕“主题选择、呈现方式、技术创新、资源统筹”四个维度,探索视频叙事在德育与心育中的创新应用。
▲图为实践团在都斛中心小学开展讲座。李馨 供图
实践团还分享了心康教育数字化建设案例、涉心理主题的科技体验馆和AI工具集等资源,为乡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双方就人工智能赋能视频创作和课程建设展开深入研讨,助力构建大中小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真正实现城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畅联共享与高效流动。
实践团在邦元名匠、石狗学校举办的公益课堂中融入AI,在《AI回家》课堂中,团队小老师以古诗《游子吟》为例带领孩子们一起用平板进行绘出妈妈的爱,“在画画过程中,可以根据动画的需要设置多个图层”“也可以用AI生成动画”。孩子们在练习中了解了视频制作技术,也看到AI一键生成动画的神奇,领悟科技魅力。同时,实践团引用了近期人工智能发展的负面案例,在多个课堂中引导孩子们慎用AI,注意甄别AI生成的错误知识、安全风险等,在使用手机、电子产品时要多和父母、老师交流,勿被AI捆绑。
资助援助构筑希望
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实践团整合家、校、政、社多方资源,帮助青少年缓解成长过程中的现实困难,织密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护网。
一是以法护心,实践团开设《以法为盾·青春同行》的模拟法庭、组织科普游园会、法治案例宣讲等形式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例,引导孩子们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以资暖心,通过集中宣讲、走访入户、设点咨询等方式,团队成员将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资源等传递到千家万户,引导孩子们善用资源、勇于追梦,努力浇灌出自己的幸福花园。
为期9天下乡实践,“润心筑梦”实践团不仅帮助了乡村的家长和孩子,用青春力量守护了乡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未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探索助力“双百行动”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引领广大青年在“百千万工程”中显担当、强作为,让青春之花开在多彩乡村。
撰文 | 姚元湾、吴翠萍、卢乐怡
摄影 | 王晓婷、孙雅雯、李馨
审核 | 姚元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翠萍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