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工程学院“红脉永续·兵魂传承”联合实践团,怀揣敬意,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185团。实践团队聚焦兵团精神,通过扎实开展走访,参观等活动,深刻感悟责任与担当,汲取奋进力量。
重温风雨同舟路:致敬守护家园的赤诚
首站,实践团便来到了军武哨所,走进抗洪守土纪念馆,队员们看着馆内陈列的抗洪工具、老照片,深刻体会到了兵团人对祖国领土的热爱与坚守。团队成员张存瑞表示:“看到先辈们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守护国土,我内心满是震撼,也更加懂得了责任的重量。”
青春训练场:兵团精神永发扬
实践期间,队员们以“沉浸式体验”融入团场日常,走进训练场,在摸爬滚打中亲身体验兵团人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感受一代代兵团人在艰苦环境中扎根边疆的坚守。
探访“西北第一连”:戈壁深处的坚守与荣光
走进“西北第一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现代营房,而不远处,几座半地下的“地窝子”旧址静静矗立,新旧对比间,藏着兵团人扎根边疆的初心。
来到团史展馆,队员们通过参观史料陈列、聆听军垦故事,深入了解三代军垦人扎根边疆、抗洪守土的奋斗历程,真切感受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走进边境风景线:体悟屯垦戍边初心
来到“西北之北”,脚下是戈壁砾石,远处是连绵的边境山脉。队员们感叹道:“原来祖国的西北角,真的有人用青春丈量每一寸土地”,大家的眼神中也多了份对“守护”二字的深刻理解。
探访马军武:界碑旁的守护者
此次实践,队员们专程拜访了在中哈边境桑德克哨所坚守30余年的马军武同志,亲身感受他“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精神力量。
在哨所中,队员们倾听着马军武讲述戍边岁月。如今虽鬓角染霜,谈及“守好每寸土地”时依旧眼神明亮。“家就在这里,国就在身边”,简单的话语里,藏着边疆守护者最质朴的家国情怀。
队员们在聆听中深受触动,真切感受到戍边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无疑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让大家对家国情怀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马军武叔叔的经历让我明白,家国情怀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无数像马军武叔叔这样的人,用一生的坚守与奉献铸就的精神丰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团队成员娜尔克叶·华提别克这样说道。
“红脉永续·兵魂传承”社会实践仍在进行,这不仅是一场行走的思政课,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以青春之我,讲好边疆故事,续写新时代的“兵魂”传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建峰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