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 田芮、罗鑫桐)广东财经大学葵阳梅语实践团为助力县域教育,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带着满腔热忱与精心设计的课程,走进梅州五华县第一小学,正式开启了为期14天的暑期“三下乡”支教之旅。在支教活动的前一周开营启新程、备课凝匠心、家访连心桥、非遗焕活力的扎实行动,为五华一小的孩子们打开暑期学习的新窗口,播撒下融合教育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合照。通讯员 刘钰滢 摄
精心筹备,开营点亮期待
夏令营之旅始于7月14日的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开营仪式。五华县第一小学的校领导、“葵阳梅语”实践团全体成员以及满怀好奇与期待的学生们齐聚一堂。开营仪式在队长罗鑫桐、廖凯晴铿锵有力的宣言中拉开帷幕——“用教育播种未来,用爱心浇灌希望”。五华县第一小学李钧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希望孩子们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感受新的学习方式,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开营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明亮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课程的憧憬,为后续活动奠定了积极基调。
图为开营仪式纪实。通讯员 田芮 摄
匠心打磨,教案凝结智慧
实践团成员们结合前期调研与五华一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对已完成的提线纸偶手工课、竹马舞音乐课、绘本教育、自然教育等课程教案及课件进行最后的精细打磨。深夜的教室里,灯火通明,讨论声此起彼伏。成员们反复推敲教学环节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精心挑选图片、视频素材,设计互动游戏,力求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孩子们乐在其中的知识探索之旅。这份严谨与用心,是确保课堂质量的第一道保障。
家校携手,家访架起心桥
为精准把握学生成长需求,优化暑期夏令营课程设计,深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实践团成员精心组织了一场融合线上线下的深度家访活动。近日,团队成员提前通过电话或线上平台,礼貌征得家长同意并明确隐私保护原则后,有序开展问卷访谈。团队代表和指导老师也到学生家里进行了家访。学生温剑英的爸爸说:“孩子每天回到家都迫不及待地分享在夏令营的快乐和收获。作为家长也希望这次夏令营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习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成员耐心倾听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的期望与困惑,也向家长介绍了夏令营的理念和课程设置,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暑期学习和全面发展。线上和线下的家访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为后续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宝贵参考。
图为实地家访纪实。通讯员 胡慧 摄
非遗新韵,纸偶舞动童心
梅州五华县第一小学与五华县传习所达成共识,共同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他们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并传承五华乃至梅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戏。团队成员将这项传统文化引入直播课堂。通过生动的讲解、精彩的示范表演,以及精心准备的制作材料包,孩子们得以亲手体验这项古老艺术的魅力。课堂上,孩子们屏息凝神,指尖小心翼翼地牵引丝线,让憨态可掬的纸偶在手中“活”了起来。欢声笑语充满了教室,指尖的每一次操控,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触摸与传承。下课后,小朋友跑到叶子哥哥周围,积极的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悟,“这节课很有意思,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提线木偶的知识!”家长反映孩子们回家后积极分享手工课制作的提线纸偶;这场直播课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对非遗的热情,也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艺术在新时代校园焕发的勃勃生机,多元化的课堂体验让孩子们乐在其中。
图为小朋友制作的手工提线纸偶展示。通讯员 罗鑫桐 摄
融合启航,未来精彩可期
短短一星期,从开营的憧憬到课堂的实践,从教案的打磨到家庭的走访,葵阳梅语实践团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充满温度。在五华这间充满活力的县城小学里,团队成员正用心实践着融合教育的理念——让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与现代视野、多元技能相互滋养。前一周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后续课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极大地鼓舞了实践团成员的信心。
这只是精彩旅程的开始。在接下来一周里,备受期待的反诈宣讲课、探索未来的AI教育科普课、活力四射的舞蹈与体育课等一系列精心准备的课程将陆续登场。葵阳梅语实践团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陪伴五华一小的孩子,让融合教育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