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李尚儒)为推动文化振兴走进基层,以青年视角点亮乡村风貌,2025年7月7日至1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绘梦计划”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南京市江宁区,开展以“执笔传薪火,绘梦新乡村”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团队围绕文创推广、美育教育、墙绘共建、文明倡导等多个维度,设计并实施了多项贴近农村文化生态、贴近青少年成长需求的特色子项目,借助一支画笔、一面团扇、一堵墙体、一堂课程,让文化在乡土中生根发芽,让青年在实践中淬火成长。
童心绘童梦:美育课堂播下艺术的种子
走进乡村小课堂,“绘梦计划”团队为当地少年儿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童心彩绘”课程。课程围绕红色象征与红色标识展开,主讲队员用通俗语言讲解其形状与寓意,并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进行绘制。在画纸上,一幅幅稚拙却饱含热情的画作渐次成型。课程结尾,团队还组织了绘画成果展示与“绘画小能手”评选,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增强信心,进一步推动美育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墙一色彩:青年力量共绘新风貌
以墙为纸,以村为景。“一墙一文化”墙绘活动是本次“绘梦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在几天的时间里,完成线稿勾勒,携手村民进行墙面上色。活动不仅展现了团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也激发了村民参与公共空间共建的积极性。不少孩子和青年主动加入,为墙体涂上梦想的颜色。最终,一幅结合乡村元素与时代主题的文化墙在乡村小路旁熠熠生辉,成为村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民俗新表达:走访与诗意共鸣
居民诗词成纽带,共品烟火聚人心。在正式入户走访前,团队特意向村中征集了一批村民自创的诗词作品。走访过程中,成员们带着诗词手册登门拜访,邀请农户一同朗读、交流创作心得,感受乡村语言的生命力与美感。同时,队员还组织小朋友为前期墙绘的边角区域上色,借助绘画这一轻松方式引导他们理解乡风文明的重要性。此次“民俗新表达”活动不仅提升了村民参与感,也让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生活产生了生动对话。童声巧手绘新卷,诗画相映添生机。这一过程中,“文化润心、文明育人”的理念悄然传递,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一旁的诗词吟诵声与孩童的嬉笑声交织,墨香与色彩碰撞,让社区的角落既飘着书香,又透着童趣,为走访活动增添了鲜活气息。
文创进田野:团扇绘梦,传递清凉与创意
在乡间,走近村民的生活,实践队员们将团队原创设计的“单面图案团扇”发放给当地村民和孩子们。团扇背面为留白区域,队员们鼓励大家拿起画笔,发挥想象,在扇面上描绘自己眼中的自然与生活。在孩子们天马行空的色彩中、长辈们沉稳质朴的笔触里,一把把团扇成为最具温度的文化载体。这场互动不仅带来了夏日的清凉,也在交流与陪伴中传递了青年群体对乡村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以行践知、以知促行;一周时间,几大项目。团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画笔描绘理想。此次“绘梦计划”不仅是一场艺术与文化的传播行动,更是一场青年与乡村的深度对话。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下乡”实践,真切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文化意义,也更加明确了青年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责任担当。
“绘梦”的意义,不仅在于绘画本身,更在于以美育人、以文润心,在一砖一瓦、一笔一色中,播撒下理想与希望的种子。未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绘梦计划”团队将继续奔赴广袤乡野,用热情和专业,点亮更多乡村的文化梦想。
供稿 | 李尚儒
图片 | 殷子晗 黄慧莹 张欣蓓 刘乘杨
审核 | 张芷毓 段慧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尚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