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尤文龙 闫鹏程)踏上屈原曾经走过的山路,两旁草木葱茏,石阶上仿佛还留存着千年前屈子行吟的痕迹,不觉间我们三下乡团队便抵达了屈原庙。76岁高龄的守庙人黄家兆老先生在庙前等待我们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屈原精神世界的大门。
黄老先生指着门楣上的题字,从屈原少年讲起:“他年轻时在秭归凤凰山苦读,见百姓被洪水所困,就带领乡亲修堤疏水。后来入朝为官,仍常寄家书问农事,《橘颂》里‘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说的既是橘树,也是他对故土的牵挂。” 庙内“求索堂”前,一方石碑刻着《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在政治上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虽屡遭排挤,却始终坚守理想。这种对真理与家国大义的执着,正是‘求索’二字的深意。”三下乡成员围坐在一起认真听着黄老先生的讲解。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聆听黄老先生朗诵。实践团队成员 尤文龙 供图
三下乡实践队员问及当代青年如何传承屈原精神,黄老先生引众人至庙后碑林。“青年人要有着坚守求索,学他“上下而求索”的执着,在学业科研中敢闯敢试,面对困境不退缩,以韧性攻克难题。保持赤诚,承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品格,在人生选择中坚守原则,不为浮躁所动,用真诚与担当书写青春答卷。这份精神不在空谈,而在于脚踏实地的每一步前行。”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影。实践团队成员 闫鹏程 供图
屈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璀璨明珠,如灯塔照亮前行之路,将引领我们在时代浪潮中锚定方向——于迷茫时坚守理想,于浮躁中保持清醒,于困境里勇毅求索,始终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这种精神, 始终焕发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刻在后人的追寻中,成为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闫鹏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