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师文传学子创新实践:百千万工程中的“甄选”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19 15: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厚慧   阅读 1.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江思慧、李雅雯、张厚慧)7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周年的关键阶段,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岭南甄选斗门突击队主动作为,策划并承办了“青春聚力百千万,实践赋能共成长”高校实践成果联合汇报活动,汇聚来自众多高校的23支突击队,以“新媒体+文旅”的创新模式,为斗门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青年智慧样本。此次活动不仅是校地共建的生动实践,更是青年学子响应省委号召、服务国家战略的先锋行动。

结营活动23支突击队与领导合影(吴嘉玮 摄)

珠联璧合:校地共建开新篇

据了解自2024年11月以来,岭南师范学院(下文简称岭师)校长阳爱民特别强调,岭师与斗门区将建立岭师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斗门工作站,完善校地双方的常态沟通和双向匹配机制,引导鼓励岭师大学生实践团队围绕乡村一系列“痛点”开展专题调研和实践创新岭师将为斗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岭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新平台。借此东风,岭南甄选斗门突击队(下文简称突击队)搭载政策变革的春风,迅速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并与“莲江山禾”负责人罗彩虹取得深入交流,更巧的是当地的发展情况符合我们团队总体发展趋势,于是初步地与负责人协商定下初步方案,这也为暑期的百千万工程奠定基础。

阳爱民校长发表讲话(图源网络)

回到学校,岭南甄选斗门突击队加快步伐,迅速确定团队发展定位,打破传统下乡模式,采用村播‘孵’兴,‘号’动斗门”的发展模式,培育新质农人的主题,深度挖掘乡村文化、产业故事,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为此更好开展工作,在全校范围内“招兵买马”。其成员涵盖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每个成员发挥自身所长,各抒己见,为莲洲镇发展注入新鲜动力,这也进一步地展现岭师青年充分发挥组团优势,加强团结协作,统筹各方力量,为即将到来的三下乡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岭南甄选队伍合影(扎央 摄)

专业赋能:打造可复制的乡村传播范式

三下乡如约而至,实践活动如期开展。岭南甄选斗门突击队队员们按照实践方案,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并取得累累硕果,团队在实践期间收集多主题、多元多样的图片及影像素材,将持续性为莲江山禾提供实践服务。

突击队创新采用“文旅+电商”双线并行调研模式,深入挖掘斗门乡村振兴的多元价值。在文旅路线上,队伍走访接霞庄、金台寺等文化地标,聚焦并深挖骑楼、古建筑、非遗等文旅资源,考察其文旅价值,分析发展优劣势并为斗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创新方案。例如,在下洲村面临非遗美食炸糯米鸡和锅边糍传承的现实困境,队伍深度思考文旅与非遗深度结合的多种可能;在电商路线上,队伍重点调研当地特色农产品和非遗技艺,开发标准化直播流程,成功带动莲江农产品销量增长。这种双线并进的调研模式,最终形成了20篇采访报告、5篇文旅策划书和30份深度调研报告。该模式既展现了文传学子的人文关怀,又体现了务实创新的专业素养。

队员在下洲村体验扎染工艺(扎央 摄)

突击队成功打造精品文旅路线吸引游客,通过宣传助力非遗传承,直播助农累计超90小时,开展36场助农直播,为拓展电商新渠道,团队深入黄金村开展直播实践小课堂。通过队员手把手教学,村民快速掌握要领并默契配合,直播热度持续攀升,单次直播吸引超4000+名观众在线观看,成功孵化多民乡村主播。

队员与黄金村村民开展带货直播(沈塨 摄)

队伍充分发挥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专业优势,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媒体传播矩阵。队伍以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累计发布40余篇高质量原创新闻稿,在南方+、新快报等省级平台获得广泛传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队伍创新打造的“情侣路”文旅IP,通过短视频、推文等多形式传播,单条最高播放量突破2万,已成为山禾景区的标志性打卡点。在内容创作上,注重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乡村振兴故事,真正实现了“用专业讲好乡村故事”的文传特色。团队共成功产出精美短视频超40余条,视频总播放量超10万。文传院院长阎开振称赞道,突击队队员充分发挥了“传播+文化+创意”的跨学科优势,将高校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文传学子“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专业担当。

队员撰写新闻稿(庄晓莉 摄)

政治自觉:青春答卷响应时代命题

2025年正值“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总结的关键节点,岭南甄选斗门突击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将实践活动与省委部署紧密结合。文传院党委书记陈凯珍表示:“我们特别注重在宣传报道中融入政策解读,通过可视化数据展现‘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这种将专业实践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的做法,正是文传学院“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

陈凯珍书记接受采访(何淑敏 摄)

2025年正值省委要求深化“百千万工程”阶段性总结之年,岭南甄选斗门突击队敏锐把握这一政治导向。指导老师陈银花表示:“同学们将活动定位为‘百千万工程青年实践案例展',通过政策解读墙、成果数据可视化等设计,直观展现高校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作为。”

陈银花老师接受采访(何淑敏 摄)

这种自觉源于深厚的实践积淀。早在2024年寒假,队伍便参与学校调研团深入斗门五镇一街道,与莲江山禾负责人罗彩虹达成合作意向;今年更在驻区服务队队长张洪军院长的联络下,联动多所高校突击队形成合力。“我们不是简单记录乡村,而是用专业能力构建政策落地的‘青年通道’。”队长黄柄端在协调工作中深有感触。

岭南甄选与罗彩虹进行深入交流(图源网络)

各高校结对仪式(图源网络)

在时代浪潮中锚定青春坐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岭南甄选斗门突击队以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学科优势为笔,以服务“百千万工程”的青春热情为墨,在珠海斗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从新媒体矩阵的构建到双线调研的深入,从文旅IP的打造到电商助农的创新,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文传精神。展望未来,岭南文传学子将继续以专业为基、以创新为翼,在更广阔的乡村天地中播撒青春智慧,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动能,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绚丽绽放。

岭南甄选队伍合影(扎央 摄)

文字|江思慧 李雅雯

图片|何淑敏 庄晓莉 沈塨 扎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厚慧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3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