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汝湖粤音”突击队探索“醒狮”在中小学的传承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19 15: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蒋蕙嫔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9日讯(通讯员 李丽霏、蒋蕙嫔)华南师范大学“汝湖粤音”突击队的调研小组成员在“三下乡”的过程之中,以汝湖镇中心小学为例,深入了解本校传统特色醒狮文化,探索如何以美育特色——“醒狮”作为学校文化标签的中小学培育模式的方案制定。

▲图为调研组同学参观惠州博物馆


深入调研——舞狮风韵,千年之舞

锣鼓声起,狮头昂扬。作为岭南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符号之一,广东醒狮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民俗记忆与精神密码。华南师范大学“汝湖粤音”突击队调研组踏上醒狮文化探寻之旅,通过深度访谈与场馆研学,以汝湖中心小学揭开广东醒狮与美育课程融合的价值和发展路径。​

在掌纹里触摸醒狮的温度​

调研首站——寻访汝湖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和醒狮教练,访谈中组员们了解了学校将醒狮文化作为本校特色的缘由,以及校方为传播广东醒狮所做的各方面工作。在校门和教学楼外墙上,都能看见广东醒狮的精美图案。突击队还邀请了醒狮队队员为组员们展示舞狮表演。眨眼、摆头、舔毛等动作都能完整演绎,小小的身体,扛着大大的狮头,承载他们对醒狮浓浓的喜爱。

▲图为调研组队员对醒狮教练进行访谈  在脚步中探索传承的路径

汝湖粤音调研组的成员们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走访及多方访谈,深入探究了广东醒狮文化与乡村美育课程的融合现状。调研发现,汝湖镇中心小学作为广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已初步构建醒狮美育体系,拥有专业场地、家长支持及创新表演形式等优势,但在师资、经费及学生传承意识等方面仍面临挑战。

▲图为调研小组成员对汝湖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陈国辉进行采访

研究指出,醒狮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核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然而当前乡村美育存在内容单一、与本土文化脱节等问题。调研组建议,未来需完善课程体系、建立稳定师资队伍、深化文化内涵教育,通过举办一系列表演活动,专业化规范化培育制度,使醒狮文化真正成为培育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该研究为本校非遗传承与美育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参考。


此次调研让调研组组员们深刻认识到:广东醒狮以刚健有力的动作诠释勇敢,以吉祥如意的寓意传递温情,以代代相传的坚守延续文脉。醒狮文化与美育课程的结合对于推动乡村学校美育创新,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与乡村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汝湖粤音”突击队将继续深挖醒狮文化的当代价值,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光彩。​

撰文 | 李丽霏

图片 | 黄宇晴

一审 | 沈涵

二审 | 蒋蕙嫔

三审 | 陈婕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蕙嫔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