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上杭砂睦村“长者食堂”破题农村养老 校地协作探索乡村振兴新范式盛夏时节,龙岩市上杭县下都镇砂睦村的“长者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7月14日,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调研团队走进这座占地580平方米的村级养老服务中心,实地探访这个日均服务80余位老人、获评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养老新模式。
在村党支部书记郑浩兴引导下,调研团队看到一楼大厅整齐摆放着配有适老化餐具的餐桌,墙上公示栏清晰标注每日菜谱与补贴标准。“政府补一点、村里贴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创新机制,让60岁以上老人每餐仅需支付3元,特殊群体还可享受送餐服务。据食堂负责人介绍,该项目2024年累计服务超1.6万人次,年度运营成本约15万元,其中社会捐赠占比达42.3%。“以前一个人在家冷冷清清,现在到这儿吃饭热闹多了,连胃口都变好啦!”“孩子们在外地工作总担心我吃不好,现在拍了食堂照片发给他们看,可算放心咯!”“从前是‘一人食’咽寂寞,现在是‘团圆饭’品生活,政府办的这食堂,比儿女想的都周到!”,在采访用餐老人的过程中大家纷纷为长者食堂点赞。长者食堂不仅暖胃更暖心,让独居老人吃上热乎饭的同时,也找回了邻里间的热闹温情。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看似普通的老年食堂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生态。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何永生告诉大家,自2023年食堂运营以来,村民自发捐款达39万元用于古民居修缮,返乡青年创办的茶叶合作社年产值增长百万元。“现在老人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年轻人返乡创业蔚然成风,真正实现了‘一碗热汤温暖一座村’。”这种“民生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脚。在当天的校地“理论进基层”合作签约仪式上,双方达成共建“新时代乡村治理实践基地”意向。福建江夏学院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我们将发挥学科优势,在乡村产业规划、文化品牌塑造、农村电商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该校已从2021年开始组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跨学科团队,服务于下都镇乡村振兴发展,目前,着手总结调研闽西乡村养老服务模式,力求将砂睦村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砂睦村的实践揭示了一个重要启示:民生工程往往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势能。这种以“小食堂”撬动“大治理”的模式,不仅破解了农村养老困局,更重塑了乡村精神内核。随着校地合作的深入推进,这个闽粤交界的小山村,正在书写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精彩答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承锐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